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2025-08-28 08:51:38
标签: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国保 北京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6-879/5-6,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8号,是民国政府专门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民族学校。
国立蒙藏学校建于民国初年。校址初为明常州会馆,是京城最早的会馆之一。清代初期会馆改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太宗皇太极的十四女恪纯公主下嫁吴应熊,所以这里一直被称为驸马府。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分设左右两翼宗学,培养宗室弟子,右翼宗学即设于此,后为清高宗长子定亲王永璜长子绵德的府第。1913年蒙藏院在此开办蒙藏专门学校。1923年秋,李大钊、邓中夏等来校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乌兰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并在此组建了蒙古族的第一个党支部,为民族大团结作出了贡献。梁启超等人于1924年在此筹建松坡图书馆,并向社会开放。1950年国立蒙藏学校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建筑群规模宏大,各级房屋总共一百一十二间,总体保存基本完整。全部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排列在中轴线上,主次分明,整齐严谨。西路建筑是建筑群的重点部分,有三进院落,建筑形体高大,建筑等级较高。南北中轴线上主要由府门、正殿、过厅、后殿等组成,两侧建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东路部分为原府邸的附属建筑群,建筑规模、形体、等级等方面相对较小。共有四进院落,每进院落由正房、厢房组成,每组院落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布局完整。现建筑群格局保存完整,是研究清代王府历史和建筑的典型实物资料。
北京的这处国六,值得吐槽。
先是长时间的维修施工,也记不清到底等了多少个年头。
好不容易等到开放了,又赶上因为各种原因很久不去北京,一直等到了2025年2月。
进了门,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的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态度倒是热情,只是没想通这地方需要这么多的人手么。
一眼望去,修旧如旧肯定是谈不上的。太新了,光彩照人。
最要紧的,是没有见到国保碑。询问工作人员,居然答不上来。看那神情,国保碑是一个生疏的概念。
寻访时间:2025年2月15日。
个人印象分:30。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6-879/5-6,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8号,是民国政府专门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的民族学校。
国立蒙藏学校建于民国初年。校址初为明常州会馆,是京城最早的会馆之一。清代初期会馆改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太宗皇太极的十四女恪纯公主下嫁吴应熊,所以这里一直被称为驸马府。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分设左右两翼宗学,培养宗室弟子,右翼宗学即设于此,后为清高宗长子定亲王永璜长子绵德的府第。1913年蒙藏院在此开办蒙藏专门学校。1923年秋,李大钊、邓中夏等来校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乌兰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并在此组建了蒙古族的第一个党支部,为民族大团结作出了贡献。梁启超等人于1924年在此筹建松坡图书馆,并向社会开放。1950年国立蒙藏学校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中。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建筑群规模宏大,各级房屋总共一百一十二间,总体保存基本完整。全部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排列在中轴线上,主次分明,整齐严谨。西路建筑是建筑群的重点部分,有三进院落,建筑形体高大,建筑等级较高。南北中轴线上主要由府门、正殿、过厅、后殿等组成,两侧建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东路部分为原府邸的附属建筑群,建筑规模、形体、等级等方面相对较小。共有四进院落,每进院落由正房、厢房组成,每组院落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布局完整。现建筑群格局保存完整,是研究清代王府历史和建筑的典型实物资料。
北京的这处国六,值得吐槽。
先是长时间的维修施工,也记不清到底等了多少个年头。
好不容易等到开放了,又赶上因为各种原因很久不去北京,一直等到了2025年2月。
进了门,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的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态度倒是热情,只是没想通这地方需要这么多的人手么。
一眼望去,修旧如旧肯定是谈不上的。太新了,光彩照人。
最要紧的,是没有见到国保碑。询问工作人员,居然答不上来。看那神情,国保碑是一个生疏的概念。
寻访时间:2025年2月15日。
个人印象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