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寺遗址

2025-07-21 13:02:48
标签: 尉迟寺遗址 国保 安徽蒙城

尉迟寺遗址,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46/1-4620016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安徽省蒙城县。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东北20公里的许町镇毕集村东。遗址现为高出地面23米的堌堆,中央部位有一处寺庙基址,相传为纪念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因名尉迟寺。

遗址经1989年至1995年连续九次发掘。共清理出红烧土房四十一间、墓葬二百一十多座、灰坑一百六十余座,以及兽坑、祭祀坑、公共活动广场、围壕等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数千件。

尉迟寺遗址文化遗存丰富,可分为两个文化期。一期文化属大汶口文化,二期文化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发现的房址分成数年排,多呈东南西北走向。房子的建筑形式基本一致,各房间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近30平方米。每间房子由主墙、隔墙、门、居住面、室内平台和室外内柱构成,多朝南或朝东。

墓葬分布较集中,头向东,分竖穴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竖穴土坑墓多葬成年人和青少年,有些大型墓不仅随葬品丰富,还设有二层台。瓮棺葬约占墓葬总数的一半,埋葬的多是婴儿及幼童,葬具由二件、三件或四件套合组成,并在葬具上发现有五种不同的刻划符号,可能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

在尉迟寺遗址堌堆周围有一条椭圆形围沟,南北跨度约230米,东西跨度约200米,沟宽29.531.1米,深约4.5米。在遗址南部还发现有一处广场,东西长20.5米,南北宽13.5米,地面用红烧土颗粒拌黄土砸实。这种以围壕环绕成组成排的房子,同时包含有中心广场、墓葬、灰坑等多种遗迹的聚落形态,是一种新的史前聚落模式。这一文化遗存具有大汶口文化的一般特征,代表了一个新的地方类型,即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

出蒙城县城,东北方向,很快就到了尉迟寺遗址。

国保碑立于显眼处。

前方大片的庄稼地,高高隆起的应该就是尉迟寺遗址所在的堌堆。

远远看看。

寻访时间:2025412日。

个人印象分:3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元佑宫 后一篇:禅静寺造像碑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