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台钧窑遗址
2025-07-13 09:36:46
标签: 钧台钧窑遗址 钧窑 国保 河南禹州
钧台钧窑遗址,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227/47,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宋。地址:河南省禹县。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禹州市老城区钧台附近。是宋代五大瓷窑之一钧窑的遗址。
窑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350米,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4年以来经全面钻探和重点发掘发现,该窑址的烧造规模和产品质量均为禹州诸钧瓷窑址之冠。
钧瓷始烧于唐代,至宋代鼎盛,北宋曾一度成为宫廷用品,禁止民间私藏。目前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唐代窑址七处,宋代窑址四十余处。钧台钧窑遗址分为官用和民用两大烧造区,东部以烧钧瓷为主,西部以烧民用瓷为主。在发掘的十一座瓷窑中,一般都是就地挖筑的土质窑,有的在窑门和烟囱口部垒砌小砖。除烧造天目瓷的窑门朝西外,其他窑门都向北。窑炉修筑比较集中,有的呈一线排列,有的三窑鼎立,中间设作坊与各窑相通。窑炉有圆形、马蹄形和长方形。烧造区发现的窑具有桶状匣钵、直壁漏斗状匣钵、锯齿状支烧、铜刀、鹿角抿子等。出土的瓷器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主要用天青、月白、紫红、碧蓝、米黄诸色。特别是窑变,红紫相映,光彩夺目。器物造型有各类花盆和盆奁,还有钵、碗、尊、鼓钉洗及高足碗等,产品胎质细腻致密,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光亮浑厚,一般器物底足满釉,盆类底足为刷釉,器表有蚯蚓走泥纹或开片,盆类按照器物的大小排列。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禹州市博物馆内。
博物馆大门西侧,有一座高大的门楼,应该是钧台钧窑遗址的大门所在,尽管关闭了,国保碑镶嵌在墙上。进博物馆大门,走到这座门楼后方,品字形三组建筑,窑址遗迹就锁在里面了。遗址后,一道如同影壁般高大的砖墙,却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国保碑。
遗址未见,进了博物馆。
禹州市博物馆的主楼,挂着另一块招牌:河南钧窑博物馆。
展品丰富,是钧台钧窑遗址最好的注解。
寻访时间:2024年12月22日。
个人印象分:40。
钧台钧窑遗址
钧台钧窑遗址,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227/47,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宋。地址:河南省禹县。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禹州市老城区钧台附近。是宋代五大瓷窑之一钧窑的遗址。
窑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350米,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4年以来经全面钻探和重点发掘发现,该窑址的烧造规模和产品质量均为禹州诸钧瓷窑址之冠。
钧瓷始烧于唐代,至宋代鼎盛,北宋曾一度成为宫廷用品,禁止民间私藏。目前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唐代窑址七处,宋代窑址四十余处。钧台钧窑遗址分为官用和民用两大烧造区,东部以烧钧瓷为主,西部以烧民用瓷为主。在发掘的十一座瓷窑中,一般都是就地挖筑的土质窑,有的在窑门和烟囱口部垒砌小砖。除烧造天目瓷的窑门朝西外,其他窑门都向北。窑炉修筑比较集中,有的呈一线排列,有的三窑鼎立,中间设作坊与各窑相通。窑炉有圆形、马蹄形和长方形。烧造区发现的窑具有桶状匣钵、直壁漏斗状匣钵、锯齿状支烧、铜刀、鹿角抿子等。出土的瓷器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主要用天青、月白、紫红、碧蓝、米黄诸色。特别是窑变,红紫相映,光彩夺目。器物造型有各类花盆和盆奁,还有钵、碗、尊、鼓钉洗及高足碗等,产品胎质细腻致密,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光亮浑厚,一般器物底足满釉,盆类底足为刷釉,器表有蚯蚓走泥纹或开片,盆类按照器物的大小排列。
钧台钧窑遗址位于禹州市博物馆内。
博物馆大门西侧,有一座高大的门楼,应该是钧台钧窑遗址的大门所在,尽管关闭了,国保碑镶嵌在墙上。进博物馆大门,走到这座门楼后方,品字形三组建筑,窑址遗迹就锁在里面了。遗址后,一道如同影壁般高大的砖墙,却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国保碑。
遗址未见,进了博物馆。
禹州市博物馆的主楼,挂着另一块招牌:河南钧窑博物馆。
展品丰富,是钧台钧窑遗址最好的注解。
寻访时间:2024年12月22日。
个人印象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