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孜遗址
2025-05-11 13:01:21
标签: 石山孜遗址 国保 安徽淮北
石山孜遗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7-0188-1-188,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
石山孜遗址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石山孜村,是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石山孜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
石山孜遗址紧傍石山西北,地势略高于四周。由于历年黄河泛滥,表面覆盖沙土层厚约1米。遗址东西长37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1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2~3米不等。石山孜遗址文化层共分七层,1、2层为耕土层、黄泛淤积层,第3层为元、明、汉代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4~7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
石山孜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即6、7层为早期,4、5层为晚期。早期文化陶器以夹砂红褐为主,质地较软,器型以釜、罐为主,并有鹿角靴形器。晚期文化陶器除有较多的夹砂红褐陶外,泥质红陶明显增多,并出现大量的红衣陶和彩陶。器型以鼎、釜、罐为主,长圆锥足鼎、钵较为发达。石器也比早期增多。新石器时期的房屋建筑遗迹多残缺不全,其构筑方法是在地面上挖基砌墙,以红烧土铺垫室内地面,有别于北方文化遗存半地穴建筑和南方的栏杆式建筑,建造技术比较先进。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早晚期的时代相距不大,属于关系紧密的前后阶段,距今约7000年。与同时期的裴里岗文化、北辛文化年代相当但又有区别,视为皖北区域新石器文化的一个类型,即石山孜类型文化。
在怪异的大风中,到达石山孜遗址。
从淮北市区到达此处,十几公里的路程。
的哥居然是这个村子的人,说了当时发掘的场景。
抄探路,穿过一片麦田,到达石山孜遗址。
标配的遗址场景:回填的庄稼地,还有一块国保碑。
寻访时间:2025年4月12日。
个人印象分:25。
石山孜遗址
石山孜遗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7-0188-1-188,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
石山孜遗址位于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石山孜村,是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石山孜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
石山孜遗址紧傍石山西北,地势略高于四周。由于历年黄河泛滥,表面覆盖沙土层厚约1米。遗址东西长37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1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2~3米不等。石山孜遗址文化层共分七层,1、2层为耕土层、黄泛淤积层,第3层为元、明、汉代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4~7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
石山孜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即6、7层为早期,4、5层为晚期。早期文化陶器以夹砂红褐为主,质地较软,器型以釜、罐为主,并有鹿角靴形器。晚期文化陶器除有较多的夹砂红褐陶外,泥质红陶明显增多,并出现大量的红衣陶和彩陶。器型以鼎、釜、罐为主,长圆锥足鼎、钵较为发达。石器也比早期增多。新石器时期的房屋建筑遗迹多残缺不全,其构筑方法是在地面上挖基砌墙,以红烧土铺垫室内地面,有别于北方文化遗存半地穴建筑和南方的栏杆式建筑,建造技术比较先进。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早晚期的时代相距不大,属于关系紧密的前后阶段,距今约7000年。与同时期的裴里岗文化、北辛文化年代相当但又有区别,视为皖北区域新石器文化的一个类型,即石山孜类型文化。
在怪异的大风中,到达石山孜遗址。
从淮北市区到达此处,十几公里的路程。
的哥居然是这个村子的人,说了当时发掘的场景。
抄探路,穿过一片麦田,到达石山孜遗址。
标配的遗址场景:回填的庄稼地,还有一块国保碑。
寻访时间:2025年4月12日。
个人印象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