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

2024-07-14 11:04:41
标签: 佛光寺 唐代建筑 国保 山西五台

佛光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编号80 /33196134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唐至清。地址: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

佛光寺为唐代五台山著名佛寺,寺内现存唐代建筑东大殿是中国殿堂式古建筑的杰作。据《古清凉传》记载,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隋唐时,寺况兴盛,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佛,寺宇被毁。唐宣宗继位后复法,至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布施重建。

佛光寺坐东朝西,依山而造,高低层叠,气势雄伟。寺内殿、堂、楼阁一百二十余间,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巍峨壮观。现存建筑主要有北魏遗物祖师塔,依山而建的唐代建筑东大殿,前院的金代建筑文殊殿,其余建筑如山门、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皆为明清所建。

寺内主体建筑东大殿,坐落于佛光山腰,高13米的台基上,其上又筑0.95米高的基座。殿身坐西朝东,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单檐庑殿顶,殿顶仰覆板瓦覆盖,正脊两端矗立两只雄健硕大的鸱吻,为元代遗物。檐下内外柱头和补间处均设体积硕大、形制古朴的斗。外檐柱头斗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偷心造,补间斗五铺作,双抄无昂。内槽补间斗下无栌斗,从第三层柱头枋上出华三重,偷心造。东大殿的斗对外承托翼出的深远屋檐,对内缩短梁枋间的净跨荷载,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大殿殿身四周檐柱,侧角生起明显,柱身直柱造,柱头卷杀和缓,内柱柱础石素平无饰,檐柱柱础石雕宝装莲瓣。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拍枋,为唐代建筑固有规制。前檐中五间装板门,两尽间砌坎墙设直棂窗,两山及背面筑以厚壁,抱框及板门背面保存有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天十八年,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等游人墨书题记。

东大殿殿内梁架结构分为明栿、草栿。平梁上不用驼峰与侏儒柱,仅用两支大叉手斜向支撑,以承平榑上荷载,为汉唐时期固有作法。四椽栿下留有唐人墨书题记“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与殿前石幢相互验证,是该殿重建年代的重要依据。大殿檐头不加飞椽,无飞檐翘起之感,平直古朴,殿顶举折较平缓,为中国早期建筑的特点。

金代建筑文殊殿,位于佛光寺山门内前庭院北侧。殿宇坐北朝南,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单檐悬山式屋顶。殿顶仰覆板瓦铺盖。正脊翘起显著,鸱吻卷尾剑把式,脊刹为黄绿釉琉璃制品,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烧造。

文殊殿殿身前后檐柱上设置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单造。前檐各间补间斗在华两侧出45度斜,是辽金建筑独特的形制。檐柱直径较大,柱头卷杀和缓,侧脚生起显著。殿身前檐当心间和两次间设板门三道,两梢间安直棂窗,后檐当心间设板门一道,前后可以通行。殿内柱网,为礼佛参拜活动方便,除前檐柱外,殿内柱子大量减去,是辽金建筑中减柱造的典范。面阔七间的大殿,殿内仅用内柱四根,极大地扩大了空间。殿内梁架全部彻上明造,因内柱减少,殿内空间和纵向跨度增大,梁架结构发生了特殊变化。前后槽均用长跨三间的大内额,后槽在内额间用斜材传递负荷,构成近似人字柁架的屋架,构思大胆,设计合理。

东大殿南侧的祖师塔,建于北魏。塔平面呈六角形,青砖砌筑,高8米。为佛光寺创建时期保留至今的唯一实物。寺内还保存唐代墓塔四座、经幢两座及唐、金彩塑等珍贵文物。

整整二十年后,重回佛光寺。

二十年前,佛光寺稀有访客。二十年后,佛光寺是访古寻踪的热门目标。

除此以外,佛光寺似乎什么变化也没有。

进了佛光寺,进了东大殿,还是有明显变化的,那就是允许拍摄了,东大殿,文殊殿,都是。不仅佛光寺这样,此次到达的寺庙,基本上都不再禁止拍摄了:南禅寺,华严寺,善化寺,朔州崇福寺,浑源永安寺,定襄洪福寺,五台广济寺,……,都是。这真是大好消息。

在佛光寺,感受传奇。

初访时间:2004716日。

重访时间:2024616日。

个人印象分:100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