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驻芜湖领事署旧址
2024-03-26 13:26:56
标签: 英驻芜湖领事署旧址 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 国保 安徽芜湖
英驻芜湖领事署旧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7-1738-5-131,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至民国。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英驻芜湖领事署旧址位于芜湖市镜湖区范罗山和雨耕山上,由英驻芜领事署旧址、总税务司公所旧址、洋员帮办楼旧址和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四个单体构成。
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迫开埠,此后,英国人陆续在范罗山南坡及附近的雨耕山上,依地势建起四幢极具英伦风格的建筑,供英国驻芜领事署及税务司使用。它们分别是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的英国驻芜领事署领事办公楼、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英国驻芜领事署官邸、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的总税务司办公楼和建于民国初年的洋员帮办楼。这其中,英国驻芜领事署是芜湖最早的近代西洋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师精心打造,无论外观,还是内部设施都很精美,它也是早期一批西方列强在中国兴建的使馆建筑。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位于范罗山山顶中部,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属外廊式建筑。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面方正,东西对称。
总税务司公所旧址位于范罗山半山腰,领事署旧址西侧。共两层,平面六开间,红砖砌筑墙体,红色机制瓦铺盖屋面,四坡屋顶。东、西、南三向设有券廊。
洋员帮办楼旧址位于范罗山半山腰,领事署旧址东侧,为外廊式建筑,共两层,坐北朝南,平面方正。
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位于镜湖区雨耕山顶。该楼为二层,平面方正,立面雄浑,青砖砌筑墙体。四坡瓦楞式铁皮屋面,采用木构架支撑屋顶,以砖石墙体承重。外墙体1米以下刷有墙裙,西面和南面设置券廊。
范罗山,雨耕山,其实就是闹市中的两个小山包。
范罗山临街是个不走眼的院子,进去走一段路,先看到了总税务司公所旧址。再往上走,是英驻芜领事署旧址,边上的是洋员帮办楼旧址。三处旧址,均上锁关门,周边环境也显破败。
离开范罗山,沿大街到雨耕山。雨耕山宛如网红打卡地。而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耸立于小山包之上,很是显眼。
寻访时间:2023年1月25日。
个人印象分:35。
英驻芜湖领事署旧址
英驻芜湖领事署旧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7-1738-5-131,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至民国。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英驻芜湖领事署旧址位于芜湖市镜湖区范罗山和雨耕山上,由英驻芜领事署旧址、总税务司公所旧址、洋员帮办楼旧址和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四个单体构成。
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迫开埠,此后,英国人陆续在范罗山南坡及附近的雨耕山上,依地势建起四幢极具英伦风格的建筑,供英国驻芜领事署及税务司使用。它们分别是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的英国驻芜领事署领事办公楼、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英国驻芜领事署官邸、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的总税务司办公楼和建于民国初年的洋员帮办楼。这其中,英国驻芜领事署是芜湖最早的近代西洋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师精心打造,无论外观,还是内部设施都很精美,它也是早期一批西方列强在中国兴建的使馆建筑。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位于范罗山山顶中部,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属外廊式建筑。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面方正,东西对称。
总税务司公所旧址位于范罗山半山腰,领事署旧址西侧。共两层,平面六开间,红砖砌筑墙体,红色机制瓦铺盖屋面,四坡屋顶。东、西、南三向设有券廊。
洋员帮办楼旧址位于范罗山半山腰,领事署旧址东侧,为外廊式建筑,共两层,坐北朝南,平面方正。
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位于镜湖区雨耕山顶。该楼为二层,平面方正,立面雄浑,青砖砌筑墙体。四坡瓦楞式铁皮屋面,采用木构架支撑屋顶,以砖石墙体承重。外墙体1米以下刷有墙裙,西面和南面设置券廊。
范罗山,雨耕山,其实就是闹市中的两个小山包。
范罗山临街是个不走眼的院子,进去走一段路,先看到了总税务司公所旧址。再往上走,是英驻芜领事署旧址,边上的是洋员帮办楼旧址。三处旧址,均上锁关门,周边环境也显破败。
离开范罗山,沿大街到雨耕山。雨耕山宛如网红打卡地。而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耸立于小山包之上,很是显眼。
寻访时间:2023年1月25日。
个人印象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