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台寺
2023-11-26 00:00:04
标签: 白台寺 国保 山西新绛
白台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372/3-75,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金至清。地址:山西省新绛县。
白台寺位于新绛县泉掌镇光马村西南。
白台寺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年间重修,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皆进行过局部修葺。
白台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三滴法藏阁、释迦殿、后大殿等建筑。法藏阁东侧连接小耳殿,后大殿前两侧有西厢房五间,其余建筑皆毁。其中释迦殿为金代遗构,法藏阁、后大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
三滴法藏阁始建于金,元代重修,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三层重檐歇山顶。柱头上置通面额,其上置斗栱承托上层平座。平座距地面高6.5米,顶檐下设插檐,柱头枋子置有斗栱。阁内供奉彩色泥塑像三尊,中奉药师佛,东西两旁侍立日光、月光二菩萨。东耳殿下辟砖券斜坡门洞通寺内外,上层奉地藏、观音二菩萨,东西两侧为十殿阎君。地藏背后塑观世音,彩塑皆为明正德六年作品。
释迦殿为金明昌年间建造,面阔、进深皆三间,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殿身较高,屋顶坡度平缓,柱头枋上施有斗栱。殿宇虽小,但建筑手法纯正,用材古朴。殿内中部供奉释迦牟尼佛,旁立阿难、迦叶二弟子与二胁侍菩萨,左右两侧各塑三尊罗汉,北扇面墙后塑韦驮立像。
后大殿为元至正十五年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安隔扇门,两旁次间安现代方格窗。柱头枋子上有斗栱装饰。殿内有塑像三尊,为一佛二菩萨,尚存元代风格。
寺内保存唐至明清时期碑碣七通,另保存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铁云牌一叶。
白台寺,在新绛遇到的又一个闭门羹。
行前已知白台寺必定是一个闭门羹。
所以,一点也不意外。
还算幸运的是,头道大铁门打开,原来是村民利用里面的场地晒麦子,赶紧进去,拍摄围墙内的白台寺。至少,三滴法藏阁还能看到部分。
寻访时间:2023年6月13日。
个人印象分:30。
白台寺
白台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372/3-75,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金至清。地址:山西省新绛县。
白台寺位于新绛县泉掌镇光马村西南。
白台寺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年间重修,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皆进行过局部修葺。
白台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三滴法藏阁、释迦殿、后大殿等建筑。法藏阁东侧连接小耳殿,后大殿前两侧有西厢房五间,其余建筑皆毁。其中释迦殿为金代遗构,法藏阁、后大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
三滴法藏阁始建于金,元代重修,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三层重檐歇山顶。柱头上置通面额,其上置斗栱承托上层平座。平座距地面高6.5米,顶檐下设插檐,柱头枋子置有斗栱。阁内供奉彩色泥塑像三尊,中奉药师佛,东西两旁侍立日光、月光二菩萨。东耳殿下辟砖券斜坡门洞通寺内外,上层奉地藏、观音二菩萨,东西两侧为十殿阎君。地藏背后塑观世音,彩塑皆为明正德六年作品。
释迦殿为金明昌年间建造,面阔、进深皆三间,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殿身较高,屋顶坡度平缓,柱头枋上施有斗栱。殿宇虽小,但建筑手法纯正,用材古朴。殿内中部供奉释迦牟尼佛,旁立阿难、迦叶二弟子与二胁侍菩萨,左右两侧各塑三尊罗汉,北扇面墙后塑韦驮立像。
后大殿为元至正十五年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安隔扇门,两旁次间安现代方格窗。柱头枋子上有斗栱装饰。殿内有塑像三尊,为一佛二菩萨,尚存元代风格。
寺内保存唐至明清时期碑碣七通,另保存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铁云牌一叶。
白台寺,在新绛遇到的又一个闭门羹。
行前已知白台寺必定是一个闭门羹。
所以,一点也不意外。
还算幸运的是,头道大铁门打开,原来是村民利用里面的场地晒麦子,赶紧进去,拍摄围墙内的白台寺。至少,三滴法藏阁还能看到部分。
寻访时间:2023年6月13日。
个人印象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