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园
2022-12-09 00:00:12
标签: 明园 明闾 古窑民俗博览区 国保 江西景德镇
明园,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1110-3-408,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
明园位于景德镇市昌江区古窑路。
明园为1980年代移建的明代建筑群,由八座不同类型的建筑组成,分别为明代闾门、明代村镇商店、五股宗祠、汪柏故居、汪柏弟宅、桃墅汪宅、苦菜公大宅、金达故居。
明代闾门原址在浮梁县兴田乡夏田村村口,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因原址保护困难,于1982年搬迁至明园入口处。该闾门建筑的前后檐下敞开,两侧配置单山式马头墙,内部架设单间五架穿斗式前后两坡屋顶形制的木质构架。
明代村镇商店原址在浮梁县瑶里镇,为前店后宅的两进建筑,三开间。前进明间为店堂,两次间设柜台。店堂后墙为封火墙,开中门,为店堂与内宅的分界线。中门内为天井,迎面为正厅,两侧设厢房,除正厅为彻上露明造外,其余空间均设楼房。建筑简朴实用。
五股宗祠原址在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为桃墅村第五“股”分祠,亦是汪氏家族聚会祭祀之场所,又称“汪氏五股宗祠”。该祠享堂匾额有“嘉靖甲申年”字样,间接证明建筑的建造时间。祠堂五间五架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形式,平面由门厅、享堂、后寝三部分组成。整栋建筑用材硕大,享堂部分的金柱、檐柱均保留梭柱做法的遗迹。
汪柏故居原址在浮梁县兴田乡夏田村,建造时间约在明嘉靖末年至明隆庆年间(公元1566~1572年)。此宅由横向并列的两路三间两进住宅组合而成。左侧为书房,其前部有小院,由内八字门楼直通建筑外部,并在门楼左侧设有专用马厩。主构架为三间五架穿斗式形制。
桃墅汪宅,原址亦在桃墅村,建于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前部有院落,主体建筑内宅房居中,正厅后有通向二层的楼梯。陪屋夹抟两侧,有小天井,其间及外侧为封火式马头墙,前后封以硬山式封檐墙。宅房构架采用三间五架两层穿斗式结构形式。建筑木雕、石雕等各式装饰,从手法上开始由简转繁。
苦菜公大宅,原址亦在桃墅村。据当地传说,苦菜公少年贫寒,以苦菜充饥,后为明末桃墅镇首富,称为“苦菜公”。其宅约建于明崇祯年间,原为坐北朝南,迁建时改为坐西朝东。入内为一半天井,天井后为大厅,带设轩顶的前廊。后进明间为后堂,亦有楼。大厅、后堂的左右次间和厢房均设夹层,使整个建筑成为一座三层楼房。结构全为穿斗式木构架。这是景德镇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栋明代三层构造民居建筑遗存实例。其它两座住宅的形制大体类似,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天井布置上下堂、上下正房、东西厢房。
金达故居为明代浮梁县化鹏乡芙溪村金达的住宅建筑,1982年迁建于此。该建筑据推测建于明嘉靖年间,集堂面、住宅及陪屋于一体,为典型的平民小宅。
明园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
对这处5A级景区,本来兴趣不大,尤其是那句到处可见的广告语“北看故宫南访古窑”,夸张得也只能暂时忘了国一与国七的差距。当然,这景区里有两处国七,兴趣不大,门票贵点,也还是要进去的。
所谓明园,也就是国三潜口民宅的景德镇复制版,将所谓在原址保护困难的老房子搬迁到一起,易地保护。只是较之于潜口民居散布于山坡,明园的空间可就局促得近于寒酸。尤其是汪柏故居、汪柏弟宅、桃墅汪宅、苦菜公大宅、金达故居这五处建筑,紧密地挨在一起,连拍摄正面形象都不可能。
而且,苦菜公大宅等四处都锁着门不开放。
总之,感觉并不舒服。
寻访时间:2022年10月8日。
个人印象分:30。
明园
明园,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1110-3-408,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
明园位于景德镇市昌江区古窑路。
明园为1980年代移建的明代建筑群,由八座不同类型的建筑组成,分别为明代闾门、明代村镇商店、五股宗祠、汪柏故居、汪柏弟宅、桃墅汪宅、苦菜公大宅、金达故居。
明代闾门原址在浮梁县兴田乡夏田村村口,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因原址保护困难,于1982年搬迁至明园入口处。该闾门建筑的前后檐下敞开,两侧配置单山式马头墙,内部架设单间五架穿斗式前后两坡屋顶形制的木质构架。
明代村镇商店原址在浮梁县瑶里镇,为前店后宅的两进建筑,三开间。前进明间为店堂,两次间设柜台。店堂后墙为封火墙,开中门,为店堂与内宅的分界线。中门内为天井,迎面为正厅,两侧设厢房,除正厅为彻上露明造外,其余空间均设楼房。建筑简朴实用。
五股宗祠原址在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为桃墅村第五“股”分祠,亦是汪氏家族聚会祭祀之场所,又称“汪氏五股宗祠”。该祠享堂匾额有“嘉靖甲申年”字样,间接证明建筑的建造时间。祠堂五间五架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形式,平面由门厅、享堂、后寝三部分组成。整栋建筑用材硕大,享堂部分的金柱、檐柱均保留梭柱做法的遗迹。
汪柏故居原址在浮梁县兴田乡夏田村,建造时间约在明嘉靖末年至明隆庆年间(公元1566~1572年)。此宅由横向并列的两路三间两进住宅组合而成。左侧为书房,其前部有小院,由内八字门楼直通建筑外部,并在门楼左侧设有专用马厩。主构架为三间五架穿斗式形制。
桃墅汪宅,原址亦在桃墅村,建于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前部有院落,主体建筑内宅房居中,正厅后有通向二层的楼梯。陪屋夹抟两侧,有小天井,其间及外侧为封火式马头墙,前后封以硬山式封檐墙。宅房构架采用三间五架两层穿斗式结构形式。建筑木雕、石雕等各式装饰,从手法上开始由简转繁。
苦菜公大宅,原址亦在桃墅村。据当地传说,苦菜公少年贫寒,以苦菜充饥,后为明末桃墅镇首富,称为“苦菜公”。其宅约建于明崇祯年间,原为坐北朝南,迁建时改为坐西朝东。入内为一半天井,天井后为大厅,带设轩顶的前廊。后进明间为后堂,亦有楼。大厅、后堂的左右次间和厢房均设夹层,使整个建筑成为一座三层楼房。结构全为穿斗式木构架。这是景德镇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栋明代三层构造民居建筑遗存实例。其它两座住宅的形制大体类似,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天井布置上下堂、上下正房、东西厢房。
金达故居为明代浮梁县化鹏乡芙溪村金达的住宅建筑,1982年迁建于此。该建筑据推测建于明嘉靖年间,集堂面、住宅及陪屋于一体,为典型的平民小宅。
明园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
对这处5A级景区,本来兴趣不大,尤其是那句到处可见的广告语“北看故宫南访古窑”,夸张得也只能暂时忘了国一与国七的差距。当然,这景区里有两处国七,兴趣不大,门票贵点,也还是要进去的。
所谓明园,也就是国三潜口民宅的景德镇复制版,将所谓在原址保护困难的老房子搬迁到一起,易地保护。只是较之于潜口民居散布于山坡,明园的空间可就局促得近于寒酸。尤其是汪柏故居、汪柏弟宅、桃墅汪宅、苦菜公大宅、金达故居这五处建筑,紧密地挨在一起,连拍摄正面形象都不可能。
而且,苦菜公大宅等四处都锁着门不开放。
总之,感觉并不舒服。
寻访时间:2022年10月8日。
个人印象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