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平遥城墙平遥古城国保山西平遥 |
分类: 国保速写 |


平遥城墙,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编号60/8,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城墙位于平遥县境内。平遥县城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风貌。据史料记载,城始建于西周,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防御外族武装南扰,在旧城垣上重筑扩建,现存城墙为明代所筑。
平遥城池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和“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的传说,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缩如龟状,故又有“乌龟城”之称。其余三面直列砌筑,周长6.4公里,墙高12米,平均宽3.5米。城墙外观呈方形,,墙外表全部青砖砌筑,内墙为土筑,顶部铺砖排水,城周辟六门,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门外又筑瓮城,以利防守。城门上原建有高数丈的城门楼,四角各筑两丈余高的角楼,每隔50米筑城台(马面)一座,连同角楼,共计九十四座。墙顶用砖砌筑,内筑女墙,外筑垛口,城外有护城河,门外设有吊桥。
平遥古城是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修建的,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大街,八小街及七十二蛐蜒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功能分明,布局有序。城内民居多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城内还有大小庙宇,老式铺面鳞次栉比。平遥古城内的住宅、街道、市楼、寺观、店铺、酒肆、茶坊以及城市格局规划,是研究明代县城建制、布局设置、社会人文景观和商贸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4年7月初到平遥古城,第一印象与美好无关。记得那时接近城门时,一大群野导蜂拥而上,形似打劫。再加上是个阴雨天,更是影响了心情。然后,居然十五年没有再访平遥的念头。
被疫情报废了2020年上半年后,开始搜寻下半年的旅行目的地,忽然就想到了平遥,毕竟平遥及周边地区国保集中,且以古建筑为主,这样,就经太原到了平遥。
入住酒店,已是下午四点半钟。想了想,还是动身去看平遥城墙。
从平遥城墙的西南角开始,至小南门进了古城,沿城墙内侧到了迎薰门(南门),出城门,四处寻找,未见国保碑。再沿外侧行走,经过太和门(上东门),到达亲翰门,即下东门,在这里见到了国保碑。
第二天,从介休返回平遥后,见天色明朗,再到古城。这次,从拱极门(北门)开始,北门外侧,城墙上亦有一块国保碑。然后进城,从北大街至西大街,由凤仪门(下西门)出城。西门外,立有一块国保碑,与前两块不同,比较新,比较粗糙。然后,沿城墙经永定门(上西门)行至西南角,结束。
这样,基本上将平遥城墙看了一下。
平遥城墙位列国三,在诸多进入国保的城墙中,也算靠前了。只是因为平遥古城进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清单,江湖地位突飞猛进般地提高了。也是,平遥本是县城,与西安、南京、开封这样的古都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无奈太多的古城墙消失了,侥幸活着而且比较齐全地活着的凤毛麟角,平遥城墙有理由笑傲江湖。
看看那些近年重修的城墙,譬如大同,譬如晋阳,平遥城墙传奇般的存在,是最合适不过的比对参照物。
平遥城墙外侧的四条街道,分别命名为阮仪三街,罗哲文路,王景慧街,郑孝燮路。这是最好的一份褒奖。
初次到达时间:2004年7月15日。
亲翰门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7°12'21”,东经112°11'8”。
寻访时间:2020年10月20日—21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