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村古建筑群江村江氏宗祠国保安徽旌德 |
分类: 国保速写 |


江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571/Ⅲ-274,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旌德县。
江村古建筑群位于旌德县白地镇江村。村庄呈东北—西南走向,群山环抱,村内有玉龙溪穿村而过,凤溪绕村南,两溪汇合于村西南隅,形成江村独特的水文格局。村内每条老街巷的一侧,各设有一条条水圳,涓涓细水均汇入村西南的“聚秀湖”。隋唐开始,江氏家族就在这里生活,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村中至今尚存老街、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水圳、人工湖等近二百处古迹,主要建筑有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父子进士坊、茂承堂、笃修堂、进修堂、黯然别墅、江泽涵故居、江冬秀故居、聚秀湖、老街等。
江氏宗祠是江村江氏家族的总祠。始建于明,曾两度毁于大火,两度重建,1937年再次重修,是旌德县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大型祠堂。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七间,三进两天井,由祠前广场、泮池、门厅、天井、享堂、廊庑、寝楼组成。该祠体量大、用材大、做工精,汇集了砖、木、石三雕工艺,技艺精湛,是典型的徽派古祠堂之一。
溥公祠原名六分祠,始建于明,清代几经修缮。坐东朝西,面阔五间,三进两天井。由门楼、廊庑、享堂、寝楼组成,雕刻精妙。
孝子祠全称“明孝子江文昌公祠”,坐北朝南,在老街的西侧,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改建成祠。因原为民宅,故祠的建筑布局呈民宅风格,面阔三间,前、中、后三进,祠由石库大门、门厅、廊庑、正厅、寝楼组成。
父子进士坊均为二柱单间三楼式石构建筑。江汉坊(父坊)居南,建于明弘治初年(公元1488年);江文敏坊(子坊)居北,建于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两坊相隔50米,牌坊用清一色的细花岗岩石雕凿而成,雕刻技艺精湛。
茂承堂始建于明,为江村现存古民居规模最大者。坐西北朝东南,前、中、后三进,共有大小天井八个,由门厅、大门、前天井、中进、后天井、后进组成。该宅的砖雕、中进前金柱石柱础雕刻及木雕构件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聚秀湖是江村的水口,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挖掘成湖,湖的南岸呈半环形,北岸基本平直。在聚秀湖的两侧,有狮、象两山护卫,形成山环水绕、聚风敛气的风水格局。
江村古建筑群不仅具有皖南古村落的共性特征,还由于江氏家族历史的辉煌,促使村落的文化个性突出。
这次在皖南,前一天先后到了查济、黄田两处古村落,感觉已经有点迟钝了。到了江村,跟着套路走付了昂贵的景区门票钱,进到村口,却是豁然开朗。
聚秀湖宛若江村的开场秀,奠定了胜出一筹的高格调。
江村的精彩之处,大多设有指引牌。孝之祠,父子进士坊等等,一路走过去,来到最出彩的江氏宗祠。
只是寻找江冬秀故居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没有路标,只能询问村民,好不容易找到疑似建筑,里面的村民却表现着不愿意见到寻访者的冷漠与拒绝,不知为何。
但江村足够大,足够体验。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0°13'1”,东经118°22'54”。
寻访时间:2019年9月9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