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遗址

标签:
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国保上海松江 |
分类: 国保速写 |


广富林遗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7-0136-1-136,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新石器时代、东周。地址:上海市松江区。
广富林遗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广富林村北侧,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59年,文物普查时于广富林村北端和施家浜西段新开河沿岸采集到新石器良渚文化时期与商、周时代陶器残片,遗址由此被确认。1961年至2009年多次进行发掘。
广富林遗址发掘出崧泽文化地灶1处,良渚文化墓葬32座,广富林文化墓葬8座,各时期灰坑、灰沟、水井、宴会点等遗迹300多个。 广富林遗址文化层分为三层,上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层、中层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层。
上层出土了许多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陶器的表面有许多小方格和麻布纹图案。中层出土的遗物以印纹陶为主,但陶质火候较低,纹饰多为篮纹、席纹。下层出土的遗物以素面陶器为主,有夹砂扁足陶鼎和泥质灰黑陶豆、罐等。
广富林遗址与北边的崧泽遗址和福泉山遗址分别相距约9公里和15公里,
广富林遗址是上海历年发掘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考古遗址。广富林遗址的发现获得了“广富林文化”的考古学命名,填补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谱系的空白,得证上海不是一个滩,而是一个同样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说明了上海最早的城镇并非文献所载为唐代,而是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广富林遗址出土的河南玉油坊文化特征的陶片陶器可以推断出上海人最早的祖先是河南人,而出土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遗存等,则是史前的上海人生活的见证。广富林遗址的发现明确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至广富林文化的地层关系,丰富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谱系。
回顾一下,对广富林遗址的寻访还真不是一蹴而就。
2016年,第一次到松江,重点是松江唐经幢和兴圣教寺塔,后来估算一下时间不富裕,就跳过广富林遗址直奔浦东寻找张闻天故居了。第二次到松江,是2018年了,到了广富林遗址,才知道这里建了大遗址公园,刚完工,试营业,只接待预约团队。没办法,转向佘山天文台和崧泽遗址。2019然后这一趟,换了交通工具,搭乘高铁到了松江,打的来到广富林遗址。
没想到,广富林遗址的门票卖那么贵。
作为新概念下的大遗址公园,一定存在太多的与广富林遗址不那么有关系的元素。走过路过,看到那枚骨针的巨大造型,算是到了遗址核心区。
果然,在近旁见到了国保碑。
然后,沿着田间小路转圈。广富林遗址的博物馆尚未完成,擦肩而过。一路上,见到了另外三块国七碑。
遗址东侧,有一处陈子龙墓,上海市保。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1°3'48”,东经121°11'29”。
寻访时间:2019年4月12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