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下冯遗址
标签:
东下冯遗址东下冯类型文化国保山西夏县 |
分类: 国保速写 |


东下冯遗址,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9/I-9,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地址: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县城北约15公里东下冯村东北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遗址共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有众多的遗迹现象和丰富的遗物。
遗迹有灰坑、房址、墓葬、水井、陶窑等。灰坑最多,有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房址仅见于三、四期,有窑洞式、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三种。水井口多为长方形。墓葬有长方形竖穴墓、窑洞式横穴墓和不规则形。陶窑平面呈椭圆形,由窑室、窑箅、火膛三部分组成。
遗物以陶器为大宗,手制、轮制并用。陶质有夹砂灰陶、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泥质褐陶及其他杂色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有鬲、鼎、深腹罐、小口尊、大口尊、单耳罐等。
东下冯遗址的一至四期在年代上与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基本一致,文化面貌接近或相同,因此可以称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或东下冯类型文化,相对年代大致在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前十六世纪。遗址处在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大致年代又在夏纪年内,因而可能是夏时期晋南地区的一个文化分支。
东下冯遗址的五、六期相当于商代二里冈时期。有商代古城址和排列有序的圆形房址,遗物以陶器为主。
根据斯飞坐标,到达标示的东下冯遗址,环顾四周,一点影子也没有。询问村民,指点说要退到村外公路上,往东走一段,在道路北侧。费了点功夫,果然找到了,使用百度地图对照,意外发现居然已经有标记“东下冯遗址碑”。这个地点与斯飞坐标的位置有明显的不同。这是此行使用斯飞坐标第一次出现误差。
东下冯遗址立于土坡上,很显眼。上土坡,环顾四周,想着与遗址有关的经验,往往在高处,这是古人聚居的必然规律。
其它的,自然是要凭想象了。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5°15'17”,东经111°18'32”。
寻访时间:2019年7月30日。
评定星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