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太尉宫

(2019-12-19 00:00:37)
标签:

陈太尉宫

陈氏家祠

宋代木构

国保

福建罗源

分类: 国保速写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326/-13220016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宋至清。地址:福建省罗源县。

陈太尉宫,原为陈氏家祠,又称高行先生祠、大宫,位于罗源县中房镇千溪村。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扩建,后又几经重修、扩建。现存建筑有宋代建的正殿、明万历年间建的北配殿、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建的南配殿和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建的戏台、门楼等。

陈太尉宫坐西向东,正殿为宫内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其中明间面阔6.8米,木构架中保留有早期构件。据现状分析,抬梁式构架的原构,进深应为四间八架椽,南宋扩建时将后金柱位置后移,并向后扩展一间二椽,改为十椽屋,梁架随之变动,屋脊也相应抬高。清代扩建时,又于殿前加建轩廊一间,构成现状。大屋架采取以山面横架铺作支撑架两道大额枋,不用内柱,其上再安重拱分别支承前后两中平榑缝上的梁架。阑额、额栿、乳栿、四椽栿及平梁截面近圆形,几乎是采用原木搭建的。这是宋代福建地方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

明代以后增添下檐,陆续添建南北配殿,戏台与门楼连为一体,楼门外设八字墙。北配殿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单檐歇山顶,由二十根梭形柱支撑抬梁式梁架,明间上方六角形藻井并以斗拱装饰,雀替刻卷草云纹。南配殿形制与北配殿近似,唯瓜棱、斗拱等处雕刻的花纹更为精细繁缛。戏台隔着天井面朝正殿,单檐歇山顶,飞翼高翘,层层斗拱垒叠成瑰丽美观的八角形藻井,左右两侧建有包厢,与南北配殿相连。宫门以斗拱支檐,翼角翚飞。

陈太尉宫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民间祠庙之一。

那几天从泉州到莆田再到福清闽侯长乐福州,总之一马平川,等到去陈太尉宫了,情况发生变化。路越走越窄,最后上了盘山公路,又开始下雨、起雾,这进山的路,越走越难。

云里雾里,到了陈太尉宫。

村外山坳,陈太尉宫巍然屹立。即使在雨雾中,精神不散。

清门楼,明配殿,宋正殿,用材不一,做法有异,却同样讲究,浑然一体。当然,那时匠人不会将工匠精神挂在嘴上,却丝丝缕缕地浸透于作品中。没有职称,也不评奖,甚至绝大部分连个姓氏都没留下,唯有作品传世。从南宋嘉定二年算起,八百一十年了。即使算咸丰十一年的戏台,也快一百六十年了。在这里。百年工程真的不算什么。

在雨中,在罗源的山沟沟里,看着陈太尉宫,忽然有了这些感叹。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26°36'0,东经119°25'39

寻访时间:2019329日。

评定星级: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仙坛窑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