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济宫碑

标签:
灵济宫碑灵济宫御碑亭国保福建闽侯 |
分类: 国保速写 |


灵济宫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类,编号828/Ⅳ-18,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福建省闽侯县。
灵济宫碑即“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金鳌峰麓灵济宫内。
灵济宫相传始建于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奉祀南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灵济宫碑相传为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从南京运来。《徐仙真录》有相关记载。碑石灰岩质,圆首,两边浮雕双螭,通高6.2米,宽2.1米;龟趺高1.9米,长4米,宽2.6米。篆额阳刻“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碑文系明宰相解缙所书,楷书直下,详细记述了重建灵济宫及敕封二徐真君的缘由。龟首因人为刮挖等侵蚀,风化严重。
御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五年,为十六柱重檐攒尖顶木构方亭。亭高9.8米,基座边长8.89米,覆莲石柱础,梁架间施斗栱,亭顶面铺望板,角脊置吻兽。现存木构架仍为明代原构,其梁架结构的搭建做法、用材规格、建筑造型,虽有一些改进,但总体还是延续保持了唐宋建筑的风格,是古代建筑承上启下的宝贵实物资料。
到达闽侯青口镇,沿拥挤杂乱的青长路拐进中心街,行至百米后再拐入刘家巷,然后转入宫下,如此拐弯抹角一番,灵济宫赫然在目。
进门,灵济宫碑在右侧,蜗居于碑亭下,而颇有来历的御碑亭,也很局促地偏安于角落里。这情景,真的很憋屈。
按说明永乐年间的御碑,也不能算太稀罕,能进国六,或许与解缙有关。而同为永乐年的木构建筑,在南方确也少见了。
灵济宫碑的国保碑不甚规范。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25°53'38”,东经119°23'12”。
寻访时间:2019年3月28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