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识古寻踪》

标签:
识古寻踪斯飞小组国保 |
分类: 散乱的印象 |

新近出版的斯飞小组编《识古寻踪》一套四册,北望云冈,西出阳关,东临青丘,南游潇湘。绝对是寻访国保的利器。
拉一套国一至国七的清单,早已不是难事。但标明各处国保现今的准确地址,非常不容易。其中,难中难的是那些打包的国保,到底有那些分项,又各在什么位置,向来是国保党头疼的事情。我们知道,打包的国保,尤其是打了个天大地大般包裹的国保,诸如长城、大运河、金界壕遗址、临淄墓群、茶马古道、坊子德日建筑群、中东铁路建筑群(扩展项目)、莫干山别墅群(扩展项目)……,等等,已非常人能够搞懂弄通想明白的。现在好了,一册在手,无一遗漏。
粗粗通读一遍,也见识了地图坐标的厉害。总之,对国保党来说,非常管用。
在这以前,寻访国保能够参照的书籍,只有文物出版社的一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权威发布,图文俱佳。但遗憾是太过厚重,自然不便携带。而且,编至国六就没有下文了。因此,《识古寻踪》还解了寻访国七的燃眉之急。



不过,似乎也有些可讨论的细节。仅举一例:
京杭大运河,国六。文物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清单,即各分项一一列入。至国七,扩展为大运河,可谓一网打尽。京杭大运河公认的终点(或起点),为杭州拱宸桥,国六无疑,可参见文物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识古寻踪》将其归入国七。类似情况还有塘栖的广济桥。其实京杭大运河从嘉兴至杭州的主航道(即江南运河嘉兴至杭州段),本来就是国六,广济桥、拱宸桥是其主要标志。
类似的情况是无锡的清名桥。《识古寻踪》是将其标为国六的。
分析原因,可能是被杭州的文物管理部门所立的国保碑误导了。因为拱宸桥、广济桥在国七公布后,均立了国七碑。这几块国保碑肯定是弄错了辈分。
从京杭大运河到大运河,本来就是情况复杂,偶然有点瑕疵也在情理之中。况且,这点瑕疵完全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