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宅和祠

标签:
李光地宅和祠旧衙新衙国保福建安溪 |
分类: 国保速写 |

李光地宅和祠,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1094-3-392,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李光地宅和祠位于安溪县湖头镇。
李光地宅由旧衙和新衙两座宅第组成。
旧衙又名昌和堂,建于康熙前期,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四落,左右护厝各十八间。沿中轴线依次为大埕、门厅、官厅、大厅、后厅。门厅面阔五间,悬“昌和堂”匾。大厅又名教忠堂,面阔五间,进深更大,七柱十二檩,大师壁神龛悬挂李光地画像,额匾为康熙所赐“夹铺高风”。
新衙又名昌佑堂,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建筑群坐北朝南,四周围墙,宽庭大埕,前后四落,东西侧由内而外各有护厝、巷道。东巷北端建有接官亭或称报房,是新衙的主要出入口。沿中轴线依次为大埕、门厅、官厅、大厅、后厅。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五檩,悬“昌佑堂”匾。二进官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九檩。核心为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十三檩,额上悬挂雍正赐匾“昌时柱石”。各落屋顶均为歇山顶,三段燕脊,建筑做法与旧衙差异不大。
李光地祠即贤良祠,原为李光地读书的榕村书屋。李光地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入祀北京贤良祠,榕村书屋随之改名为贤良祠。祠堂坐西向东,中心为三进四合院式,前有荷花池,东南角复建了原有歇山重檐的碑亭,亭中立雍正帝《谕祭文》。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
李光地,康熙重臣,有学问,能做官,故居在安溪湖头,两度寻访。
第一次,没做功课,以为在一个小镇找名人故居没有难度。找到李光地故居后,对没有设立国七碑深感失望,匆匆离开。然后,搜索资讯,也翻书,才知道这一处国七“李光地宅和祠”其实包含三部分:旧衙,新衙,祠堂。上次所到的,只是其中之一的新衙。
于是再去,这次准备充分,先到新衙,还是没有见到国七碑。然后回到中山街往东,经过李氏宗祠再往前,左拐进入一条小巷,向北后再左拐,在一片旧民居中找到旧衙。
旧衙较之于新衙,更象是李光地故居。李光地宅和祠这处国保,重点应在此地。
旧衙新衙看完,剩下是李光地祠,原为榕村书屋,后改贤良祠,现在俊民中学内。想想就有难度,进学校是麻烦事。找到俊民中学,门卫和边上的老师简单询问后,十分客气,不但应允,还指点路径。看来学校的门也不是一律难进。
祠堂缺乏古意,看个大概。
李光地宅和祠,明明有三个分项,却很容易只到新衙一处。分析一下,由于百度地图的搜寻结果指向新衙,也就自然而然以偏盖全。这次也仔细看了,新衙并无任何介绍或指引,提示寻访者尚有旧衙及祠堂的存在,更不用说指点迷津。对于不远百里千里专程来此的访客,这样是很不厚道的。
李光地宅和祠,三处均未立国七碑。不仅如此,泉州地区的国七,除晋江一地外,安溪的李光地宅和祠、清水岩寺,南安的五塔岩石塔、南安林氏民居,惠安的惠安青山宫,以及泉州的亭店杨氏民居,还有相邻的仙游龙华双塔、仙游文庙,全部未立国七碑。国七公布五年多了,福建的国七碑尚有大片空白,可恶。
寻访时间:2017年3月9日,2018年8月1日。
评定星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