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2017-10-10 00:08:22)
标签: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

罗汉院正殿遗址

国保

苏州

分类: 国保速写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84/619961120国务院公布。时代:北宋。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苏州凤凰街定慧寺巷。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始建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名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王文罕兄弟创建东西两塔。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寺院毁于兵火,仅存双塔和正殿遗址。1954年和1957年先修双塔,1980年至1983年再修正殿遗址及塔院。

双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东西两塔比肩而立,形式、结构、体量相同。通高约34米,底层对边5.5米,两塔墙表相距约14米,原有副阶早圮。第二层以上用叠涩法挑出平座、腰檐。圆锥形塔刹约占塔通高四分之一。腰檐微翘,翼角轻举,外观玲珑秀丽,乌瓦黄墙与赭红色的砖构柱额斗拱相映成趣,每层四面辟壸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入内为方形塔室(仅第五层为八角形),中无塔心。塔室方向逐层转换45度,门窗方位也随之上下相闪。

建塔千余年间,双塔的结构、式样未变,据考确为北宋初期遗构。其外壁虽为八边形,但内部方室仍沿袭北魏以来旧制,为唐宋之间砖塔平面演变的实例。其方室和壸门位置采用错角结构,科学合理,且外观富于变化。在砖塔模仿木塔式样的过程中,不失为重要证物。

正殿遗址在塔北约20米处,面阔、进深均为三间,环以副阶,平面呈方形,明间有露台。如按宋营造法式加以复原,应为单檐歇山式殿宇。现存柱、础、门槛等石构件和残损的石罗汉共五十余件遗物。石柱与櫍有圆、瓜棱、八角三式,石础均为覆盆式。位于殿基前檐的一排圆柱和覆盆础,通体镂刻牡丹、夏莲、秋葵等缠枝花卉与婴戏纹饰,构图典雅,线条婉转,为罕见的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精品。

塔前碑廊汇集历代碑刻十余方,是记录该处寺院、宝塔、殿阁兴衰沿革的重要历史文献。

在苏州步行了半天,拖着疲惫的双脚到了罗汉院。心情不是很好,因为加了玻璃罩的国保碑怎么拍都躲不掉强烈的阳光反射。

然后,进了罗汉院,看到了双塔,还有那点缀着柱础等石构件的遗址,豁然开朗,喜笑颜开。

在热闹的城市之中,能看到这一块空地供观赏者从容拍摄双塔,实属不易。

况且,还是个人专场。

受够狮子林拙政园的人山人海。在罗汉院获得的是如同宛若仙境的幸福感。背囊扔在一旁,端着相机赶紧干活。

出门时,仍然对国保碑耿耿于怀,尝试着侧偏一点角度,马马虎虎勉强接受。

这国四碑,又不是什么珍稀文物,加玻璃罩干什么?纯粹多此一举,添乱。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1°18'33,东经120°37'40

寻访时间:2017412日。

评定星级:★★★。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镇洛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