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山漾遗址

标签:
钱山漾遗址新石器时代丝绸之源国保浙江湖州 |
分类: 国保速写 |


钱山漾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86/Ⅰ-86,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地址:浙江省湖州市。
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八里店镇钱山漾东岸。东苕溪支流黄泥港(今杭湖锡航道)从遗址的西侧流过。
钱山漾遗址是浙江省1930年发现的少数几处史前遗址之一。该遗址所在范围以水田为主,间有桑地、河道。钱山漾原为东苕溪下游的一段水面。
1956年和1958年春两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居住遗迹,各类陶片、石器和大量的竹、木器具,使得钱山漾遗址的文化内涵得到初步揭示:上层属商周时期的马桥文化,下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早、晚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地层关系明确,文化内涵丰富。
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器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下层文化的陶器有夹砂灰陶、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黑、红陶,几何图案的印纹陶多属于上层文化。陶器的种类以生活用的炊器、容器和食器为主。竹编物器形涉及农、渔生产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为中国早期竹编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在钱山漾遗址的下层出土了丝线、丝带、绢片等家蚕丝织品、麻织品等,其中的的丝织品被鉴定为家蚕丝织物,并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在该遗址出土的蚕丝织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蚕丝织品,从而证明湖州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以家蚕进行纺织的地区之一,因此钱山漾遗址被称作“世界丝绸之源”。这也是钱山漾遗址发掘中最为突出的成就。
钱山漾遗址除西侧沿河被水常年冲刷,其余均为高地、水田,遗址保存较为完好。2004年年底对钱山漾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结合近年来上海广富林遗址的发现和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以大鱼鳍形鼎足为代表的钱山漾下层遗存应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阶段,可能是继良渚文化之后的一个新的文化类型。
前几年有一次在湖州,钱山漾遗址作为寻访目标之一,但百度地图的显示结果出错,彻底带到沟里。在农田与村镇之间反复折腾,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请湖州的朋友指点迷津,总算有了头绪。
信心十足又忐忑不安地重启对钱山漾遗址的寻访。感觉接近目的地乔木山时,居然看到了遗址的各种宣传设施。原来,钱山漾遗址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丝绸之路大热,钱山漾遗址号称“丝绸之源”,不炒作岂不可惜。
即使竖了几块宣传牌,钱山漾遗址还是江南水乡的一块稻田。如果没有国保碑,这里什么都不是。但这是真的是钱山漾遗址,
对这样的遗址了,总感觉处理得太草率。当地政府建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功在千秋。即使是国六,一个市县也就一个两个,这点文保经费,别的地方省一点就省出来了。跨湖桥遗址是一个好的榜样。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0°48'57”,东经120°8'39”。
寻访时间:2017年2月14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