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

标签:
马王堆汉墓长沙丞相轪侯利苍考古大发现国保长沙 |
分类: 国保速写 |


马王堆汉墓,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类,编号7-0631-2-115,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西汉。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挖掘出土三座汉墓。其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马王堆汉墓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 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墓葬中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一具。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时间轴有点意思。1951年冬,考古学家夏鼐来到长沙进行考古调查,在长沙东郊发现了两个相连的土冢,判断是汉代墓葬。1971年底,位于马王堆附近的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然后,就有了对马王堆放汉墓的正式发掘,有了石破天惊的考古大发现。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女尸的出土,成了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而被大肆宣传。记忆中,这具女尸曾经巡展,于是曾在浙江省博物馆见到过。
与此情形非常相似的,是满城中山靖王墓的被发现。也是军队修筑战备工事,挖山挖出了惊天动地的考古大事件。
马王堆汉墓所在地。眼下已成了长沙城区的一部分。只是当年的366医院现在改名为湖南省人民医院。进医院大门,左侧的山包就是马王堆。
马王堆汉墓最关键的一号墓被回填了,三号墓也回填了。沿着石阶爬上小山包,无非是意思一下。二号墓墓坑原本是开放参观的,不料去的时候已暂停开放了,时间就在三天前。真是无语。
看着这不起眼的小山包,还是有些想法的。以马王堆汉墓的名气,完全不应该是这个状态。同为“文化大革命”考古大发现的满城中山靖王墓,1988年位列国三,且保存了完好的现场。马王堆汉墓怎么就拉开了如此之大的差距?很有点不明白。湖南方面,在红色国保方面做足了文章,如毛泽东旧居、刘少奇故居、胡耀邦故居,甚至做过了头。对马王堆汉墓怎么这样漫不经心呢?太可惜了。
马王堆汉墓有国七碑。这让人有点惊讶。同一天,在长沙看了若干处国七,重访或初访,计有曾国藩墓、爱晚亭、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均未见国七碑。加上前一天在浏阳的浏阳文庙、谭嗣同墓与谭嗣同祠、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也是见不到国七碑。浏阳的例外是胡耀邦故居,长沙的例外是马王堆汉墓,总算立了国七碑。看来,长沙或湖南的国七碑,还将无限期地拖下去。有关部门,那个懒政还真不是一般的懒。
但马王堆汉墓的国七碑,还是要批评两下。其一,刚立不久的国七碑,已经破损了。湖南的国保碑习惯建双联碑,将说明和保护范围等等挂在边上,马王堆汉墓的国七碑,说明的那一块剥落了,不见了,成了残碑;其二,马王堆汉墓的国七碑选择的位置十分地别扭,甚至是促狭。立在坡道边,正面向外,碑又上仰有角度。站在坡道上,没有拍摄的空间;跑在坡道下的路边,高度又够不着,尤其是那个仰角,太难受了,存心不让拍摄。此时,非常羡慕那个自拍竿,没有这个自拍神器,就不可能舒服地拍摄马王堆汉墓的国七碑。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28°12'30”,东经113°1'21”。
寻访时间:2017年4月16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