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东便门段)
标签: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东便门段明城墙遗址公园国保北京 |
分类: 国保速写 |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0707-3-005,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东便门段),自东南角楼至崇文门以东,原为内城南墙,明成祖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决定定都北京,次年大举营建新都,至十八年(公元1420年)完成。其东墙利用元大都旧墙,南墙为新筑,当时只在城墙外侧包砌小砖。正统二年至八年(公元1437—1443年)筑城楼、箭楼,并在城墙内外包砖,其后及清代又多次重修加固。1915年修筑铁路,在东南角楼东北两面城墙上拆出铁路路口,加上券顶。至1960年代因地铁工程大规模拆除内城城墙,由于地铁线路在内城东南角呈弧线而将小段城墙留下并长期被包裹于无序建造的房屋之中,从而得以留存。
南城墙原高11.36米,底宽约19.84米,顶宽约16米,外侧砌雉堞,高约1.8米,内侧砌女墙,高约1.25米。城墙下垫三合土,上砌条石三层,上部白灰砌城砖,一顺一丁砌筑,中填三合土。墙顶向城内方向泛水,设石制吐水口。
现存南墙残址长约1245米,包括十一座马面和1915年修筑的铁路穿城券洞。墙体大部分残破,约有200余米尚存原高度,雉堞、女墙、水口全部无存。2002至2003年,拆除了城墙内外挡的房屋,修整残址,适当补砌修复,建成“明城墙遗址公园”。
这段残存的北京城城墙,也就是北京城东南角楼的两翼。其主体,是角楼至崇文门方向。城墙北侧,是北京站站区。
1960年代,看起来是因为修地铁所以拆毁了北京城城墙。从非技术层面揣测,否定了梁陈方案的执政者,以及又以非正常手段替代了“走资派”的新执政者,内心深处对城墙这类建筑物的鄙夷,应该也是个决定作用的因素。雄伟壮观的举世无双的北京城城墙,从此消失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地面残存的,仅仅只剩下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两小段破损的城墙。
1961年国务院公布国一时,西安城墙(编号104/57)赫然在列。这就奇了怪了,同为明代城墙,北京城墙为何榜上无名?是不是早在1961年之前,北京城城墙被消灭已是注定了的劫难?倘若北京城城墙也进了国一,命运会改变么?
也只是想象而已。
多次在这段城墙的遗骸前走过。再修整,再美化,也掩饰不了极度的悲怆。说一声“遗址”,实在是太沉重了。
寻访时间:2015年5月28日。
评定星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