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

标签: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五仙观岭南第一楼国保广州 |
分类: 国保速写 |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7-1273-3-571,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至清。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位于广州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
五仙观为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广州又称羊城、穗城,这两个别称则来源于五仙的传说。相传周夷王时,广州为荒芜之地。一日,五位仙人骑着五色仙羊飞临广州,五羊口衔优良稻穗。仙人将稻穗赠予广州人,祝愿此处五谷丰登。仙人离去,五羊化为石头留下。当地人为纪念五仙,建五仙观,塑像奉祀。
五仙观历史上多次迁址重建,据阮元《广东通志》记载,宋代的五仙观在十贤坊,即今省财政厅一带,南宋后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即今教育路一带。现存的五仙观则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建于坡山上的。
五仙观坐北朝南,现仅存仪门、后殿、东斋等部分建筑,照壁、牌坊、中殿、西斋、三元殿、廊庑等都已不存。五仙观仪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绿琉璃瓦硬山顶,青砖石脚。后殿是广州地区现存少数明代殿堂建筑之一,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后殿保留了许多早期木构做法。后殿东侧有“仙人拇迹”,乃是原生红砂岩上由于古时珠江水冲刷形成的一个脚印形凹穴。被视为晋代以前“坡山古渡头”遗迹。
岭南第一楼又名禁钟楼,位于五仙观后,是广州地区唯一的明代钟楼建筑。禁钟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早于五仙观,原为广州古城的钟楼,而非观内配置。
岭南第一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木结构建筑,下层为红砂岩砌筑基座。上层原有木构建筑曾毁于大火,现存的木构建筑为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建,下层基座仍为明代原构。
岭南第一楼下层正面中间开一拱形门洞,前后贯通。二层为三开间进进深的木构方亭,重檐歇山顶。钟楼二层正中悬挂一明代青铜大钟,为广东省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铜钟,为遇火灾等紧急事故时召救之用,无事禁止撞击,故名“禁钟”,
广州的国保中,蓝色和红色的比例偏高,古建筑虽有若干,感觉还是波澜不惊。
五仙观与岭南第一楼亦如此。
作为古建的五仙观,新旧比例明显失调,太多太新的维修与装饰,真是读不出岁月沧桑。倒是岭南第一楼,大块头摆在那里,周边又那么窄仄,雄伟壮观这样的评语简直就是脱口而出。
寻访时间:2014年6月19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