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纤道

标签:
古纤道太平桥柯桥国保浙江绍兴 |
分类: 国保速写 |


古纤道,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编号70/18,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绍兴市。
古纤道又称运通塘、官塘、新堤等,位于绍兴柯桥。最初为土堤,明代改为石砌塘堤。
据记载: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西兴运河后,人们以土堤为路,背纤行舟。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浙东视察使孟筒进行大规模浚修。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山阴知县李良改用用砌。历经几代修缮,始成今貌。1980年代以来曾多次整修。
古纤道是古人行走背纤、缓避风浪和行人的交通要道,全长7.5公里。有双面临水和单面依岸两种类型。双面临水型纤道有实体纤道路和石墩纤道路。实体纤道路用条石错缝平砌间丁石或条石顺丁垒叠和两侧用石板竖砌,中间填毛条石或用条石顺路基实砌。路面均用石板铺设。石墩纤道路,俗称铁链桥,计二百八十一洞。每隔2.4米—2.8米用条石错缝平砌桥墩,墩上搁置石梁。单面依岸型纤道,路身用条石错缝平砌间丁石或用条石顺丁叠砌,其上铺设石板。纤道上每隔里许设有拱桥或梁桥多座,使纤道高低起伏、变化多姿、韵味无穷。最有代表性的荫毓桥,拱圈呈马蹄形,造型轻盈,构筑精细。与纤道相交的融光桥、太平桥,拱桥内侧铺设石板纤道,与东西向的古纤道连成一体,有古代立交桥之称,与粗犷、自然的古纤道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水乡风情画。
最早见到古纤道,应该是1970年代中期的事。那时,从杭州去绍兴,经过柯桥,道路一侧古纤道时隐时现,现在也是这样的。只是没有想到过要去走一下,本来也就是寻常东西,见怪不怪。
距离最初相见大约四十年后,才站在古纤道上。
依照百度地图的导航,目的地就是古纤道国保碑所在位置。这样最好,省得一路嘀咕这国保碑在什么地方。
给古纤道留出了一个小时。拍摄国保碑,在手机上记录其经纬度,然后,在古纤道上边走边看外加拍摄。
一路往南,往绍兴走去。
烈日炎炎,古纤道上,只有自己。也算个人专场吧。
走到太平桥,再往前走一段,然后结束。
顺便记录,这一段古纤道,一处国三还捎带着两处国七。起点即古纤道国三碑附近,是大运河绍兴县段国七碑,终点则是绍兴古桥群太平桥的国七碑。
心满意足。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0°5'21”,东经120°26'27”。
寻访时间:2016年8月11日。
评定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