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紫荆关
标签:
紫荆关万里长城紫荆关长城国保河北易县 |
分类: 国保速写 |

万里长城-紫荆关,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132/54,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河北省易县。
万里长城-紫荆关坐落于河北易县县城西八十里,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汉名五院关,《水经注》谓之庄关,后以山多紫荆改名紫荆关。元兵“攻金居庸不能入,乃取紫荆拔涿易二州,遣别将自南口反攻居庸破之”。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大将军徐达备山西、北平(今北京)边时于紫荆关设千户所、筑关城,因规模较小,又于正统初改筑。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刺部长乜先帖木尔拥英宗由紫荆关攻入,、直捣北平,为明守京将于谦击败,复由紫荆关退出。土木之变后,设重兵防守,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修城池,分东西两部。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采高铨言于城侧之拒马河北三里铺处增筑城堡,设重兵屯戍。万历年间又修成今貌。
紫荆岭上有东西二城相连而成关城,东城较小,设有文武衙门;西城较大,为驻兵之地。关城北墙下是拒马河,形势险要。
关城有四门,北、东、南三门在东城。东西二门不通关外,只通外城,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门设瓮城,瓮城内复有二门,又称北三门。南门称南天门,是盘山道进关的首要门户,门内复有二重门、三层门,三层门上有“紫塞金城”匾额。紫荆关是长城内三关之一,也是中国明长城上九大关之一。
从清西陵往紫荆关,去时导航带上了一条类似省道的低等级公路,穿行在山上,感觉去一趟还真不容易。到了紫荆关,下车地点在一座大桥的桥头,桥下应是干枯的拒马河。抬头一看,心中一惊。
原来,公路将关隘破出了一个大豁口,紫荆关被拦腰斩断。
站在桥头,抬头能看到新近修复且仍在施工中的城墙,低头能俯视整座关城。以现在的地势而言,紫荆关无险可守。
紫荆关关城无人值守,任凭上下。自然要上去,站在城关,面对拒马河,这才有点意思。在冷兵器时代,这里是紫荆关。没有大桥,没有公路,没有现代的工业产品,这里才是万里长城。
匆匆看,匆匆转,急于赶回北京,来不及看的地方,一并放弃了。
在紫荆关,没有看到国保碑。只是在城墙脚下,见到一块省保碑。倒是在公路旁城墙的横截面旁,有告示提示此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碑或许有,或许在别处。也或许未设置。此次未见,有点遗憾。
寻访时间:2016年1月7日。
评定星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