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下都遗址

(2017-02-09 00:00:24)
标签:

燕下都遗址

燕国都城

武阳台

国保

河北易县

分类: 国保速写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150/15 196134国务院公布。时代:战国。地址:河北省易县。

燕下都遗址位于易县县城东南,西距太行山5公里,是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

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北燕,此后都于蓟,即燕上都,后迁于此,为燕下都。该城繁荣时间主要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时。公元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十九世纪末,燕下都已引起学者的注意。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1949年后又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发掘。

燕下都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约8公里,南北约46公里。中部有运粮河纵贯南北,河东侧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两城。运粮河以西称西城,是为加强东城的安全而设的防御附城;运粮河以东称东城,是当时人们聚居和生活的中心。南北有古河道和城壕沟通易水。

东城可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古墓葬和古河道五大部分。宫殿区在城址东北部,由三组建筑群组成,以武阳台为中心。手工业作坊区围绕宫殿区,分布在由西北到东南的弧线上,包括制兵器、冶铁、铸币、制玉、骨器和陶器等行业。居住区在东城的西南、中、东和东北各部。作坊和居住遗址发现了三十余处。墓葬区设在西城和东城西北。西城墓区的墓葬有高大封土,属王侯墓。东城南墙外是贫民墓和丛葬墓。古河道和城壕有五条,可见当时城内河网交织。

遗址中出土了许多战国铁农具、青铜兵器、夹云母红陶器等。在宫殿台基周围发现了大量陶质泄水管道和瓦当。这里的瓦当较当时其他列国宫殿的同类物品更厚重和讲究。

燕下都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现在地面上可见城墙、台基和墓葬封土,是一处反映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代表性城址。

国保中,遗址寻访难度最大。遗址中,大遗址的寻访更是难上加难。

一是范围大,步行寻访费时费力。

二是目标分散且较难锁定。

三是几乎没有指示,一大片庄稼地,间或村庄农舍,一不留神就错过了。

四是不知道国保碑立在什么位置。

郑州商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郑韩故城,赵邯郸故城,太和城遗址,这几处大遗址寻找起来真的很费劲。西安、洛阳的那几处还没有列入计划,想想都犯愁。就连杭州的临安城遗址,到现在还是有点莫名其妙。

燕下都遗址,百度地图给出一个目的地。到达后,难免有点失望,就是一组夯土堆,连国保碑标志牌都没有。其实这是带你来到了遗址的中心区域,附近一大片的土堆,够看的了。

初次寻访,找到了武阳台。这应该是现在能看到的最大的一处遗存。

年底再来,在斗城庄附近,又看到了许多封土堆。

至于寻找燕下都遗址国保碑的经历,已经在《寻碑记(12)》中记叙了,在此不予重复。但要补充一句,《寻碑记》发文后,有热心的博友告知,“燕下都遗址的老国一碑在北东村村口以南约500米处,谷歌地球经纬度为:北纬39°18′22.29″,东经115°33′47.64″。”

看来,为了这块老国一碑,还得去一趟易县。

国保碑经纬度:北纬39°17'40,东经115°32'4

初次寻访时间:201617日。重访时间:20161214日。

评定星级:★★★。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桃渚城
后一篇:南华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