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上)
标签: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清华大学清华园国保北京 |
分类: 国保速写 |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476/Ⅴ-3,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近代。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位于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内。现存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老教学区内,共有建筑二十栋,它们是:大礼堂、大门、二校门、机械馆、土木馆、水利馆、清华学堂、同方部、二院、力学馆、科学馆、图书馆、新斋、明斋、善斋、体育馆、化学馆、气象台、生物馆和原有的古代建筑工字厅。
1909年,美国政府以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名义,在中国开办学堂,为留美预科学校。地址选在北京西郊清华园(原熙春园、近春园遗址)旧址建造校舍,1911年正式开学,名为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为清华学校。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分为三个阶段建造,早期为西洋古典式,后期为近代折衷式。
1911年的清华学堂建筑,除了利用原有的清华工字厅、怡春院和古月堂三组中国传统建筑,新建有“清华园”校门、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平房、同方部和校医院。建筑形式这西洋古典式。校门为仿文艺复兴券柱式大门。清华学堂为二层砖木结构,德国古典式。同方部为古典折衷式平房。
第二阶段从1914年开始,由美国墨菲——丹纳建筑设计事务所制订第一校园总体规划,在校园中布置两个学校,一是八年制的留美预科学校,二是四年制的综合大学。1916年至1920年建成的建筑有:扩建清华学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四大建筑”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校园建筑风格,科学馆为红砖清水墙,坡屋顶铺石板瓦。大礼堂铺铜皮屋顶,红砖外墙,入口为大理石柱廊,青铜门扇,室内用灰砖拼砌墙面作内饰。图书馆室内用磨光花岗石装饰,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材料和工艺。
第三阶段建设从1930年开始。1928年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1930年清华大学聘请基秦工程司的杨廷宝重做校园规划,并设计建造一批新建筑,主要有:西校门、气象台、图书馆和体育馆扩建,生物馆、化学馆、机械馆、航空馆以及明斋等学生宿舍,至1936年建成。至此,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建设结束。
寻访时间:2015/07/21。
评定星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