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却金亭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类,编号849/Ⅳ-39,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却金亭碑位于广东东莞莞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界处。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番禺县尹李恺来东莞交叉检查外贸,订立制度不准官吏随意抽盘,骚扰外商。暹罗商人柰治鸦看筹银一百两奉送李恺以表谢意,李恺拒不接受。为表彰李恺的廉政,柰治鸦看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建却金坊和挂却金匾,记载此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建成却金亭并立却金碑。
碑为青石刻制,高1.84米,宽1.02米。红砂岩方形底座。碑的首部呈弧形,雕刻细腻的云海涌日纹,花纹间是古篆体的“却金亭碑记”碑额,下面是楷体碑文。碑文记载了李恺与暹罗商人文明交往、不受酬金的史实。石碑保存完好。
在东莞老城区杂乱的街头,有一座不起眼的碑亭,新盖的粗糙的仿古亭内,立着却金亭碑。只是这座石碑被玻璃罩“保护”起来了。对于观赏者还有拍摄者来说,这是最讨厌的保护措施,看不清楚不必说了,无法拍摄到满意的图片则是一定的。
却金亭的年份是不够的,书法的成就那就更谈不上了。进入国六,一是因为与暹罗商人有关,一是沾了廉政的光。所以,瞅一眼也就够了。
东莞的文物部门,有点莫名其妙,宁肯将国家文物局国六的木质授牌镌刻起来嵌入墙中,与市保碑以及却金亭碑的说明搁在一起,却不愿直接立一通国保碑。让人看不懂,又扫了兴。
评定星级:★。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