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洪秀全故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类,编号1/1,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代中期。地址: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
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仁坤,字北秀,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的领袖。
洪秀全故居建筑为泥砖瓦木结构,坐北朝南,面对水塘,一厅五房,六间相连,即客家人所谓的“五龙过脊”。西端第一间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陈设简陋。1845—1846年洪秀全从广西回乡教书时,曾在此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第二间房是客厅,正面悬挂着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的复制件,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原件原挂于洪氏宗祠,1939年被侵华日军掠走。其余几间房,分住其兄嫂、姐妹等人。
洪秀全,这是一个搅得天下大乱的角色,更是一个直到现在都不能盖棺定论的人物。
只是现在可以说了,太平天国不是一场推动历史进步的事件,不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甚至都不是一场所谓的农民起义。战乱,杀戮,荒谬,残暴,这样的词语用于那个时期,一点都不夸张。从两广到富庶的江南,苦难的中国又一次经历了大苦难。
即使曾经将一大堆褒奖之辞堆砌于苦难之上,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本来。
今天的广州花都区,洪秀全故居远离闹市的喧哗。收拾得格外整齐的保护区域,冷清,生疏。复原的土屋,看来并不能够营造历史的真实感。
注意到郭沫若题写的洪秀全故居匾额,认真地注明“一九六一年复原”。身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郭沫若,至少还是严谨的。
评定星级:★★。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