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和城遗址

(2014-03-13 22:59:57)
标签:

太和城遗址

南诏德化碑

太和村

国保

云南大理

分类: 国保速写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157/22196134国务院公布。时代:南诏(公元649902年)。地址:云南省大理市。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太和村。太和城原为六诏并存时期居住于洱海沿岸的“河蛮”所筑,后来被征服“河蛮”的皮逻阁占据。在兼并其它五诏后,皮逻阁于公元739年正式迁居太和城,直到公元779年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为止,太和城一直是南诏的政治中心,此后作为城邑至少沿用到了元代初年。

    苍山与洱海之间是一个狭长的冲积平原,而太和城正是建在其中的一个冲积扇之上。南北城墙分别由佛顶峰两侧起始,一直向东延伸至洱海之滨,南墙现存3350,北墙现存3225,最高处约3,城墙的墙体则用土层层夯筑而成。在佛顶峰上还有一座小城,呈不规则圆形,其南北两侧分别与太和城南北城墙相连。

    在太和村西,矗立着一块“南诏德化碑”。该碑立于公元766年,碑高3.97,宽2.46,厚0.6,呈长方形,是云南现存最大的一块唐碑。原碑正文有三千八百多字,因剥蚀,目前仅存二百五十六字。天宝年间,唐朝曾两次派兵攻打南诏,均以失败告终,史称“天宝战争”。碑文主要记述了天宝战争的原因和经过,其中涉及到南诏的政治、军事、特产等情况,以及南诏与唐朝、吐番的关系等,叙事详尽,措辞得体,为后人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大理,最郁闷的是找不到太和城遗址的核心区域(通常是国保碑所在位置),而南诏德化碑却恰恰相反,有专属的院落,有明显的指引,有硕大的国保碑,还有加盖的保护房。

    从大理古城往大理市区(即下关),路上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到通向南诏德化碑的岔路。一段小上坡,就到了保护区域。一座难看的屋子,将南诏德化碑遮挡得严严实实,存心恶心众多瞻仰者。文物保护部门的陋习,蔓延全国,积重难返。

    幸好,小屋两侧的毛玻璃窗,均被敲出了一处口子,马马虎虎容得下镜头在此探头探脑,也就在最低限度上满足了窥视的需求。想必一定是哪位不甘心碰壁的同行,百般无奈之下该出手时就出手,破坏性地为后来者创造了观看德化碑的便利。

    南诏德化碑,名气颇大的南诏德化碑,从破洞中张望,看到的也就是一块大石头。

    看管南诏德化碑的是一位小伙子,询问两个问题,一是能否将监管德化碑的铁门打开一下,答复说他是来帮忙的,有钥匙的保管员出去了;一是太和城遗址在哪里,小伙子说太和城遗址就在这里。彻底傻了,于是就拍摄了门外的国保碑,那块很夸张的国保碑,离开。

    一路经下关直奔大理机场,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和包车的司机说调头返回太和村,再去找一下太和城遗址。往回开了十五公里,回到百度地图显示的“太和城遗址”所在范围,即太和村内。到处是民居,根本看不到遗址的迹象。在农家小院中穿越,总算看到了夹在其间的一片农田。感觉这应该是一块保护地,不然,早就盖房子了,不管它,反正这里就是太和村。太和城遗址就在太和村。

    自然,没有在这里找到任何文保碑,尤其是1961年款的国一碑。

    评定星级:★★★。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太和城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信步湖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