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南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编号165/87,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地址:北京市。
南堂,又名宣武门堂,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南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创建。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由当时掌钦天监事汤若望(耶稣会传教士、德意志人)在原址上扩建为北京城内第一大教堂。顺治皇帝曾二十四次来此与汤若望交谈。后因别建北堂,故称此为南堂。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重修。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毁于火灾,乾隆帝赐银万两,重新修复。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禁教,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被封并没收入官,与其它教堂一度荒废。1900年义和团运动,南堂再遭焚毁。现存建筑系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建。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到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南堂一直为北京天主教教区主教座堂。
南堂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建筑风格属于庄严凝重的拟罗马式。入口在南,钟楼和圣坛在北。教堂墙面青砖砌筑,顶为拱券形,覆筒瓦。南堂的砖雕极为精美,柱头、窗框、门套、线脚、教堂徽标等均用青砖雕成,山墙两侧为涡卷收头式墙面。顶部山花则为巴洛克做法,堂内四周饰有五彩玻璃大窗,正中间是耶稣的主祭台,肃穆壮观。
南堂,利玛窦创建,汤若望扩建。然后,康熙重修,乾隆重修,光绪重建。对天主教在中国在北京传教的历史不了解,但利玛窦还有汤若望还是知道的。四百年间,屡毁屡建,南堂也真不易。
在喧闹的北京街头,南堂很宁静。
评定星级:★★★。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