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2013-03-04 22:01:08)
标签:

明中都皇故城

朱元璋

大明王朝

安徽凤阳

国保

分类: 国保速写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55/10 1982224国务院公布。时代:明。地址:安徽省凤阳县。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太祖朱元璋下诏营建中都,城址选在临濠西二十里凤凰山之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罢中都役作”,但建成部分已具备都市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

    明中都城址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由内、中、外三道组成。内为皇城,砖筑,周长3702,开四门,分别为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东南西三面有濠。中为禁垣,周长7670,开四门。外为中都城,扁方形,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全长6.75公里。中轴线两侧分布中央文武官署、太庙、太社稷等。城内设二十四街,一百零八坊,以及圜丘和山川坛、朝日坛和夕月坛、圜丘和方丘等建筑。直到1949年,皇城尚保存完整。1968年前后大部被拆除,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西城垣。

    中都城是后来改建南京和营造北京的蓝本,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凤阳,很神奇。如果要选一个历史悠久且以穷苦出名的地方,估计当选的一定是凤阳。在六百年多一点的时间多,凤阳两次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主导了异动。一次,是出了个朱皇帝从而催生了大明王朝;再一次,是小岗村的农民启动了人民公社的终止程序。

    朱皇帝对凤阳一定是有相当多的想法的。不然,他老人家怎么会煞费苦心去规划中都。框架搭得很有气派,用现在的术语来评价:起点很高。倘若不放弃,将中都建成了,凤阳成为行政中心,再假设没有后来的朱棣造反,会是怎么的一番情形呢?北京城肯定就没有了;中原大地成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黄河没准早早就治理好了;来自北方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军事上花的银子或许要省下不少;李闯之流难以流窜自如;吴三桂守不守山海关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这个,真的没法说。只是在现实中,中都被放弃了,朱棣哪里来回哪里,北京城崛起。

    只是搁在历史长河里,该出现的劫难谁也躲不掉。1968年,明中都皇城大部被毁。差不多同样的时期,北京城除却紫禁城和零散的若干处建筑,拆的拆,平的平,脱胎换骨了。

    明中都皇城,午门被一个粗糙的修复工程弄得面目全非丑陋不堪,西华城似乎还没有动工的迹象看起来要古朴得多,东华门只剩下两堆土丘,但只有在东华门,立在那里的国保碑看起来是年份最久的那一块。比较之下,其余几处国保碑,簇新得如同山寨版。

    评定星级:★★★。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