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寺石窟(上)
标签:
旅行灵泉寺石窟万佛沟塔林大住圣窟安阳县 |
分类: 国保速写 |


灵泉寺石窟位于安阳县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东南麓。灵泉寺创建于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原名宝山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取群山之泉及该寺高僧灵神裕法师法号的首字,改宝山寺为灵泉寺。
灵泉寺坐落在宝山与岚峰山之间,坐北向南,原有山门、天王殿、三佛殿、观音阁、地藏王殿等建筑,至清末已成为废墟。唯北齐、唐代石塔及周围山崖上石窟造像保存基本完整。经调查,灵泉寺石窟现存有石窟造像、摩崖石塔共二百零九处,北齐和唐代石塔各两座,和尚墓地一处。其中浮雕塔龛一百五十三座,被称为“宝山万佛沟塔林”,雕造于东魏至宋代,且多数塔龛都有雕凿年代和铭记。岚峰山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开凿于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故亦称“道凭石堂”,为灵泉寺石窟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窟龛。宝山的大住圣窟由灵裕法师开凿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为隋代石窟中的代表作。宝山上的道凭法师烧身塔,建造于北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雕刻之精,堪称一绝。唐代双石塔位于灵泉寺旧址上,均为单层密檐式方形石塔,自下而上由基台、基座、塔身、塔檐、塔刹组成,东塔通高5.22米,西塔通高5.56米。寺院西百米处即和尚墓地,散存有众多的石刻。
灵泉寺石窟对研究南北朝以来的雕刻艺术、宗教史、建筑史、艺术史等方面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宝山的石窟群是灵泉寺石窟的主要部分,数量多且集中。到达此地已是中午,铁将军把门,且附近无处可寻询问。不得已,同行者下山返回,至山下入口处才找到看护人,原来下山吃午饭去了。等候看护人开启这扇小木门,还有些不以为然。直至靠近大住圣窟,才明白缺了看护人手里捏着的钥匙那是万万不成的。
大住石窟前,加了一道简陋但看似牢固的铁门,估计是为了防盗吧。看护人用力推开铁门,大住石窟才露出真容。大住石窟内,未标示“不准拍摄”。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有点激动,一激动,就影响拍摄效果,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