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

标签:
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祭祀历代帝王国保北京 |
分类: 国保速写 |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是明清时期祭祀中华炎黄祖先和历代帝王、功臣的皇家庙宇。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其原址为保安寺,嘉靖帝曾亲诣祭历代帝王。其后规定,凡岁仲春秋,太常寺题清遣大臣一员至庙行祭礼,四员从臣分献祭品。迄清顺治、康熙朝,钦定享祀帝王由二十一人增至一百六十七人,从祀功臣由三十九人增至七十九人。上自伏羲、轩辕,下至明代历朝帝王名臣,均增入祀典,无道被弑及亡国之君则不列入。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大修时,将景德崇圣殿殿顶的绿琉璃筒瓦易为黄琉璃筒瓦,并在碑亭内立碑。民国改元,历代帝王庙改由中华教育促进会及幼稚女子师范学校等单位使用。
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寺内建筑布局分中东西三路,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影壁、木牌楼(已拆)、大门、钟楼、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等建筑,两侧建有配殿。景德崇圣殿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帝王崇祀历代帝王和功臣的场所。大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筒瓦,木构架绘以和玺彩画,殿前有汉白玉石月台和护栏。南面三出陛,中为御路,其规格之高,仅次于故宫太和殿。殿内原有十一龛供历代帝王牌位。月台两侧各有碑亭一座,立有雍正、乾隆皇帝御制碑各一座。东路为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等。西路主要为承祭官置斋所配房。
历代帝王庙是现存唯一一座专门祭祀历代帝王的庙宇。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而且也体现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脉相承的历史特点。此外,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封建典章制度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
历代帝王庙1949年后由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使用,后改名为北京一五九中学。2000年政府投入巨资全面修缮后,历代帝王庙于2004年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