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石窟

标签:
旅行巩县石窟巩义帝后礼佛图国保 |
分类: 国保速写 |


巩县石窟,位于巩义市东北十公里大力山下伊洛河北岸。开凿于北魏时期,后经西魏、北齐、唐、宋各代,相继凿窟造像,共雕凿五个洞窟,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
第一窟,窟门面南,门上开方形窗,门外西侧雕力士一尊,力士像上方雕两排罗汉和一尊菩萨像。东侧雕一尊力士像,力士像上部残存一佛、一菩萨。窟平面为方形,窟顶雕方格平棊,靠中心柱的一周方格内雕飞天,其它雕莲花、卷草和化生。中心柱四面各雕一佛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正面佛座两侧各雕一狮子。南壁窟门两侧雕三层礼佛图。
第二窟,除东壁一龛为东魏时所雕外,其余十个龛为唐代开凿,中心柱南面上下排列三龛,最下面一龛较大,内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和二力士,分别立于莲花和莲蓬上,龛楣雕七佛和飞天,龛两侧雕二菩萨。
第三窟,窟为方形,窟顶雕方格平棊,靠中心一周方格内雕飞天,其它部位雕、卷草的化生童子。南壁雕三层礼佛图。
第四窟,形制和第三窟基本相同。窟门为拱形,门楣雕卷草纹,楣角雕龙头,门道两侧有唐代以后小佛龛,门内南壁东侧千佛龛下雕两层礼佛图。
第五窟,窟门为拱形,上窄下宽,楣脚雕龙头,门两侧有方柱,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窟平面近方形,唯四壁中部微向外凸,没有中心柱。
千佛洞,圆拱形龛楣,后壁和两侧壁皆雕排列整齐的小佛龛,共计九百九十九尊,故称“千佛洞”。
巩县石窟共雕十八幅“帝后礼佛图”,其中第一窟最精美,东面三幅是以皇帝为首的供养人行列,西面是以皇后为首的供养人行列,均有比丘作前导。
此处原为希玄寺,唐宋两代称净土寺,明代改为净土禅寺,清代改称石窟寺至今。巩义石窟是继龙门石窟后,北魏时期的又一佛教艺术宝库。总体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但规模小,整体造像艺术水平也不如龙门石窟,其中也不乏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