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上)

标签:
三星堆遗址古代蜀国青铜器国保四川广汉 |
分类: 国保速写 |


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市西北7公里的鸭子河南岸。是新石器时代到商周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分布范围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三星堆遗址展示了古代蜀国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证明这里是早期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1929年春天。当地农民无意间挖出了约四百件玉石器。1934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林名均和美籍教授葛维汉率考古队进驻月亮湾进行调查发掘,当时出土文物六百余件,由华西大学博物馆收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正式发掘。自此,引发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三星堆遗址考古。
遗址内,先后发掘出房址四十余座,长方形最多,方形次之,圆形较少。
遗址内先后发现大小数个祭祀坑。1986年发现的一号祭祀坑出土金杖、金虎、青铜人头、铜尊等三百余件文物。二号坑距一号坑20多米远,象牙层下均为大件青铜器。此外,还发现有墓葬、作坊和商代古城等遗迹。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金器等文物,而出土的青铜器尤为精美。其中青铜立人像、人头像、人面像大小八十多件,是写实与艺术夸张手法结合的珍贵青铜工艺品,出土真人大小的青铜头像五十多个。特别是一尊青铜立人像,通高260厘米,身高180厘米,头戴花状高冠,粗眉、杏叶眼、方额、阔口、闭嘴、高鼻梁、耳垂穿孔、两臂平举胸前,手指呈握物状;手腕戴镯,赤足戴环,身穿左衽尖领衫,立于卷鼻大耳怪兽承托的“法坛”上,显示了蜀王兼巫之长的非凡身份,堪称中国古代青铜器像之冠。
前一篇:青岛德国建筑群·侯爵饭店旧址
后一篇:三星堆遗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