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清净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编号87/40,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宋。地址:福建省泉州市。
清净寺,又名“圣教寺”、“麒麟寺”、“圣友寺”,阿拉伯文音译为“艾苏哈卜大寺”,位于泉州鲤城区涂门街。据寺内现存的碑刻记载,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明时期多次修葺并扩建。现存主要建筑有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等。平面略呈方形。
门楼朝南,高20米,基座系用加工平整的辉绿岩和白花岗岩石砌筑。门道由四座高大相连的穹顶尖形拱门组成。门楼南墙上方刻一列《古兰经》文,北墙尖拱门上额则嵌记载该寺建造与修葺情况的元代阿拉伯文石刻。楼顶作宣礼台,俗称“望月台”。
门楼正前方北面的围墙上嵌着明代皇帝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的保护穆斯林《敕谕》碑。东侧为“祝圣亭”,内立有元、明重修清净寺碑记两方。西侧是奉天坛,尚存四面石构墙体。南墙开八个长方形大窗。西墙中部向外凸出,正中有一尖拱宝盖形大壁龛,左右各辟一门,南北对向,是昔日阿訇讲经之处。讲台两侧并列六个小壁龛,四个长方形门。在窗顶横楣及壁龛内外,嵌有向真主祈愿的阿拉伯文《古兰经》石刻。明善堂位于奉天坛北侧,始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为清代重建的一个中西合璧的礼拜堂,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
泉州清净寺整体上是仿中东地区十世纪以前伊斯兰礼拜大殿的形式,如今在阿拉伯地区已所存无几,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为我国与阿拉伯训国友好往来的重要史迹。
清净寺奉天坛巨大的圆顶,在1607年的大地震中坍塌,迄今未能恢复。我们能看到的清净寺寺庄严肃穆,巍峨且苍凉。
清净寺游人稀少,门票仅收3元。但凡入寺者,虔诚之神情,远胜于相近寺庙之进香者。
古城泉州,古迹众多且保存良好。主要宗教云集于此,寺庙种类齐全,丰富多彩,超过常识甚多。清净寺屹立于闹市之中街道之旁,却不染尘埃,不沾烟火,不负清净之名矣。
评定星级:★★★★。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