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五台豆村,山西。
2004年7月16日。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东北25公里的豆村。
1937年以前,中国始终没有发现比宋代更早的建筑,以至于有日本建筑学家断言,如果中国学者要想研究唐代建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梁思成根据《敦煌图录》中收录五台山佛光寺的图片,把寻找目标锁定于此。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等几经辗转,终于在南台附近的豆村找到了佛光寺。经过异常艰辛的勘察后,确认佛光寺大殿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梁思成记述了他的激动:“当时夕阳西下,映得整个庭院都放出光芒。远看山景美极了,这是我从事古建筑调查以来最快乐的一天。”
从此,这里成了中国建筑师的朝圣地。
佛光寺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斗栱雄大,出檐深远,比例雄浑优美。殿内斗栱、梁架处理简洁。柱、额、斗栱、门窗、墙壁全用土朱涂刷,不施彩绘,格调古朴。佛光寺无论在构造做法上,还是在造型比例上,集中反映了唐代木构建筑的特点。大殿唐塑、壁画、墨迹也负盛名。
寺内另有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建,采用减柱法,为金元二代常用处理手法。佛光寺尚有北魏、北齐、唐、宋等石刻经幢和砖建墓塔。
佛光寺古木参天,大殿前两株唐松,巍然屹立,庇护着千年古寺。

佛光寺无僧人,无香火,且地处五台山外围,交通颇为不便,游客稀少。到来时,大门紧闭,显然平素鲜有来客。寂静,安宁,清净之地倒也名副其实。
佛光寺有一管理所,设于寺内。平时,大殿与文殊院均上锁。来了游客,所长跑来解锁开门,并详加解说,十分热情。
离开佛光寺,进入五台山。沿途多有寺庙,却提不起精神,匆匆而过。对乱糟糟的台怀镇更是没有好印象,甚至想早点离开。
次日,从台怀镇撤退。
行进在太行山麓,远远看到一个小村庄,显然,这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

离五台山渐行渐远,看着路旁荒凉的山沟,回味无穷的仍是佛光寺。但愿过度的、甚至是掠夺性的“旅游”开发,不要像毁了平遥古城一样毁了这座辉煌的古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