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有关西溪的博客,是马未都马先生的博客,第五百五十七篇·福禄寿堤,是为西溪写的。
前面几段,是夸了西溪一通。末了,马先生不客气了,直言批评。转载如下:西溪也修了三条堤,定名福堤禄堤寿堤。我听了有些诧异,寻问由来,答曰:群众投票,专家敲定。我知道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文化一定会向世俗低头,但也没想能低得如此深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稍雅一点儿的有“松竹梅”,再雅一点儿的有“风雅颂”,起什么名不好,非得福禄寿吗!其实细一想,禄不如福,福不如寿,做为堤名实为不妥。栽几棵古松——松堤,种两行新竹——竹堤,移一株老梅——梅堤,配以故事,让多年以后的子孙不再向往福禄寿,而是向往松竹梅。
马先生博古通今,剑走偏锋,常于细小处寻精辟之见,又是收藏大家,真正的见多识广。说西溪福禄寿三堤之俗不可耐,也在常情常理之中。尽管西溪的管理者,一开始就将禄堤改用绿堤,终究还是俗了些。但马先生的建议,无论是“松竹梅”还是“风雅颂”,西溪三堤用起来果真合适么?
先往小处说,就读音而言,“松竹梅”、“风雅颂”都有欠缺。起码在杭州方言中,“梅”、“风”都通不妥之谐音,“梅”“霉”不分,“风”“疯”不辨。总不能听成“霉堤”、“疯堤”吧。
倘若西溪的管理当局虚怀若谷,采纳了马先生的提议,一定要被杭州人笑掉大牙了。
“喔门明朝到西溪疯堤耍子儿去!”
这句杭州话译成标准普通话,即:我们明天到西溪风堤去玩。但用杭州话来表述,几乎就是到“疯堤”去发神经的意思了。
估计,杭州人是不大会乐意的。





西溪的梅。
西溪的竹。
找不到西溪的松,西溪似乎不栽松树。
西溪的福堤。
西溪的绿堤。
西溪的寿堤还没有建成。
但西溪真正有味道的道路,却是依稀可辨的田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