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龙兴寺窖藏内最大的一尊背屏式造像。
这座高浮雕三尊立像,系东魏时期雕作,石灰石质,通高
310厘米,宽180厘米,厚35厘米,重1000千克。主尊跣足立于基座上,通高1米多。右胁待缺头像,身着僧祗支与长裙。左胁侍高1米左右,关戴矮冠,面相圆润,帔帛,长裙曳地,右侧有一条护法龙。
起初在洛阳龙门,感受到的是震撼。尔后在大同云冈,体验到的是惊叹。而注视着龙兴寺造像,折服是发自内心的。
精致,大气,美轮美奂。


青州博物馆沿袭国内的陋习,不允许拍摄,哪怕不使用闪光灯,也不行。
十分无奈。
也十分想不明白。一流大博物馆,诸如上博、陕博,都许可拍摄,至多提示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相反,几乎全部的中、小型博物馆,严格禁止拍摄。不知这规矩是谁定的又是为了什么。况且,在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今天,不使用闪光灯已是常识。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拍几幅呢?向上博陕博学习一下,可否?
在青州博物馆,煎熬了很久,总算钻了空子,于是才有了这些图片。

龙兴寺窖藏出土的几件圆雕造像,衣着上打磨光滑不刻衣纹,却变得轻薄贴体,呈现出造像更为丰美的艺术形态。
其中一尊圆雕佛立像高128厘米,宽46厘米,厚20厘米,重150千克,穿通肩式大衣,不刻任何衣纹。紧贴身体的大衣衬托出佛像的宽肩,细腰,宽胯和胸腹部略鼓起,展示秀丽和矫健的体态。特别是这尊佛像右腿微曲,以左腿支撑身体重心的作法,更显得与众不同。青州博物馆方面评价:纵观青州地区的北齐造像,这种佛像形式没有被北齐寺院普遍接受。
这并非是龙兴寺窖藏出土造像中最为经典的一尊,但面对这一尊佛像,最初的感受是非常地震惊。如果它不是出现在青州博物馆,如果不被告知是龙兴寺的窖藏出土,能想象这是北齐雕刻的佛像么?说它来自古希腊,我们会心存几许疑惑?或许,那年雕刻佛像的工匠就来自爱琴海?毕竟,青州离青岛近得很,离海滨近得很,没有什么不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
大海是相通的。
文明是相通的。
欣赏,保护,珍惜,而不是相反。
从青岛说到了青州,但似乎也没有跑题。
2006-12-1
初稿 2009-3-3
改定
附注:这算是一份旧稿。刊完后,以为还可以为青岛补充些新的想法。等以后有空暇了,再续写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