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2年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Olympia Stadion)。在赫尔辛基,这就相当于北京的鸟巢。
入口处坐落着获得9枚金牌的运动员帕沃努尔米的青铜像。体育场边的高塔(Stadium Tower)高达
72米,据说是当时芬兰运动员创下的标枪世界记录。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尔后,随着台湾问题的出现,新中国远离了奥林匹克,赫尔辛基奥运会也就此被淡忘。重返奥林匹克,已是1980年代的事了。本来,正式出场的第一次应该在莫斯科,但因为抗议苏联出兵阿富汗,中国和主要西方集团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然后又是四年的等待,才等到了洛杉矶奥运会。倘若没有阿富汗战争,也没有台湾问题带来的麻烦,中国大陆选手获得奥林匹克奖牌的历史,就不会从许海峰开始了。
北京奥运会之后,鸟巢前面,也会像帕沃努尔米一样的青铜像么?如果有,该是谁?如果不会,那又是为什么?
岩石教堂,Temppelinaukion Kirkko。
这是一座超现代的教堂,直接建于一个岩石小丘上。临街一侧有一个地堡一样用钢筋水泥砌成的入口,不注意时根本想象不到这就是“坦佩利奥基奥”教堂。
当初教堂的建造主旨就是要求尽可能地保持岩石天然的形状,以设计大赛中胜出的斯奥马拉涅兄弟的作品为蓝图,于1969年建造完成。教堂能容纳800人做礼拜,同时也是音乐会的演奏场所。教堂的设计极为新颖巧妙。其内壁是被凿开的岩石,穹隆是一个直径24米的紫铜拱项,180根呈放射状的斜梁与岩壁相连,支撑着拱顶。阳光柔和地照射在裸露的岩石上,宛若天成。




岩石教堂给予一个外行人最大的冲击,是创意之巧妙。芬兰,北欧,宛如创意园区,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甚至瞠目结舌。而创意的落脚点,套用一个用滥的概念,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产品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最终,还有人与人的和谐。和谐不可能凭空而来,和谐的基础又是什么?
在芬兰,还有后面将去的瑞典、挪威和丹麦,不难感悟到:富足的物质生活,安逸的生存环境,宽松的精神世界,这恐怕才算是和谐社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