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都山城西南部有一座瞭望台,所处位置较高,视野开阔,登台可望见国内城,起到瞭望军情的作用。瞭望台主体建筑是一个圆角长方形石筑高台,长
6.7米,宽4.5米,残高为4.5米。

一路看过来,几乎所有的高句丽遗址都依托于石材的运用而长存于天地之间。将军坟,好太王碑,太王陵,丸都山城,包括这座瞭望台……。倘若没有这些花岗岩,我们今天到哪里去凭吊高句丽?想想就明白过来了,唐代建筑,仅在山西偏僻小山村保存了几座寺庙。土木结构的建筑物,实在太容易于被岁月消蚀了。
站在瞭望台近旁,揣摩着当年高句丽哨兵的角度向远处眺望,确实视野广阔。即使阴云密布,能见度不高,也能瞧见三公里外集安市区的轮廓。这地方选得真有水平。
丸都山城范围内,遍地林木,郁郁葱葱,间或有几片庄稼地,种植玉米等。人烟稀少,目测仅一两户农家,其中一户,也就是刚才领路的庄稼汉。明摆着,即使在列入保护区域之前,这里也不曾经历掠夺式开发。眼下看到的景致,应该与高句丽时代差不了多少,还能算原生态。
这是高句丽概念下所有存在的幸运,遗产终究不能是一个空泛的记忆。

远远的山坡上,隐约还能望见几处城墙遗址,用长焦镜头拍下一段。当地人介绍说,将丸都山城所有遗存全都走上一遍,需要五、六个小时,而且山路还不好走。
高句丽政权建立后,屡受中原政权的册封,臣属于不同时期的中原王朝。但随着中原王朝和高句丽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高句丽多次与中原王朝和周边地方势力发生冲突。作为高句丽早、中期都城,丸都山城曾发生过多次战事。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高句丽第十六代王故国原王重修丸都山城,并移都于此。不久,燕王慕容皝率军攻陷高句丽,焚毁丸都山城。故国原王认为山城难以修复,再迁回平原城。从此,丸都山城便逐步衰落下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