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的新疆之行,后一程是从乌鲁木齐飞敦煌,再由敦煌经兰州至西宁。
敦煌对于自己的诱惑,时间之久,力度之强,绝对要超出其它地方。1980年代,《中国美术全集》出版,精美的图片表现出来的敦煌莫高窟,那种震撼力只能用绝对来概括了。而有一天去敦煌,差不多就是一个登月一般的梦了。毕竟,在当时,能够偶尔去一趟北京都得用奢望来形象。
终于来到了敦煌。
敦煌市区,是一个乏味的地方。但鸣沙山、月牙泉名气太大。在寻常游人心目中,几乎与莫高窟齐名。
先至鸣沙山。

资讯说,在这里见到的鸣沙山,是整座东西向数十公里的山脉的一段。山体由沙堆积而成,遇摩擦震动便
会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故而得名。
鸣沙山高约百米,登顶设有木梯,自然是收费的。说是梯子,仍然每一脚都踩在沙子上,使不上劲,很是吃力。且坡度颇陡,上去极不容易。
鸣沙山山脊圆滑的曲线十分漂亮,阳光下,山体被曲线分割成明暗两面。可惜等不到夕阳西下,但可以想
象那时的风景。

登顶后,看到了广袤的沙漠。不同角度,沙山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上去麻烦,下来就简单得多,坐在小竹排上,往下一推,就一溜到底了,美其名曰:滑沙。最苦的是,稍不留神,黄沙满面。
但这一套,别处也有,譬如鄂尔多斯的响沙湾,所以也就不稀罕了。

月牙泉号称千年不干涸。但因与源头党河之间早已断流,现今只是个长不过200米,宽不过40米,水深不足2米的小水池。如果不用人工供水的方法来保持水位,月牙泉早已干涸。这也就是一个植物人罢了。
俯视山脚,月牙泉与其说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倒不如说是一块不和谐的伤疤。这一处完全依赖人力维持的景点,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月牙泉铁定是一处让我失望的地方,不过也在预料之中。而莫高窟不是,莫高窟永远是一个梦幻般的存在。
敦煌与莫高窟,其实还不能简单地算是一码事。如果不考虑鸣沙山月牙泉,根本就不用进敦煌市区。在敦煌机场落地,直接去莫高窟,十几公里的路途。瞻仰完毕,直接返回机场,登机走人。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
但已经到了敦煌,能不看看鸣沙山看看月牙泉吗?显然不能够。再纠结,也得来一下,不然,更纠结。
其实,大多时候,大多地方,都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