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沈阳呆了数日,住酒店,逛超市,看书店,打的士,本来也没有准备写什么,所以连街景都不曾拍一下。昨天在新浪上偶尔读到一篇关于沈阳出租车的博客,深有同感。
沈阳的出租车,最让外地人不能赞同的,可能是拼车已然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必然了,似乎不拼车不正常,拼车倒是合乎情理的了。
一天下午,从太原街到三好街。街面上出租车也不少。上车后的哥慢速靠边行驶,明白他的意思,这是要再拉一份生意了。没多久,果然上来一位女子,也算同方向,仅仅略微多走一点路,大约500米左右。这一拼车的结果,的哥多挣了11元钱,那女子付了10元,我因多走了500米,大致也贡献了1元钱。
另一天下午,从沈阳北站到皇朝万豪。北站出租车站内无一辆车,的士全在街面上。往前走一截,有空车,上去,的姐问清目的地后,也不急于赶路,慢悠悠盯住出站的人群。
说:走吧。
答:我还得拉一人。不拉人,怎么走?
说:不拉不成吗?
答:那哪成!不拉一个,光拉你,亏大了。
说:光拉我怎么就亏了呢?
答:怎么不亏?路这么堵,跑来万豪才二十块钱,怎么不亏?
说:不会吧,如果这么就亏了,谁来开出租?
答:就是,谁都亏,所以谁都这么干,不做两份,亏大了。再说,你也不损失,你不是要去万豪吗?我拉你去万豪,不就完事了?要不,你不愿意,你下去,谁愿意谁上来?
幸好,言语间街边有谁说要去万豪被的姐逮到了,一嗓子,那人上来了。这在客观上也避免我面对两难选择:下车,还是不下车?
这一趟,的姐起码多赚了20元。
在沈阳,打的必须承受的一种变化是,你永远有这么一种可能性,要和素不相识的谁拼一下车,然后还是各付各的那一份车钱。不经意间,的哥的姐一趟车收到了双份的回报。而且,对于的哥的姐而言,这是正常的,应该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是别人欠他的,起码是这个城市的政府或管理部门欠他的。
沈阳当地人,似乎是接受了或默认了这样的解释。因为遭遇到的两次拼车,后上车的那两位,拉开副驾驶座,一看后座还有客人,张口第一句话,都问:他去哪?
这至少说明,他们的潜意识中,自己是这辆出租车在这个短时间内的第一使用人,前面已经存在的客人,至多也是搭顺风车的。
沈阳,也算是大城市了。连出租车都这么没规矩,别的什么动静闹出来,想必也正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