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与大研齐名的古镇还有束河等地。

去了趟束河。
束河更是惨不忍睹。未进束河之前,还以为束河总得比大研还能保留稍微多一点古董级的东西,哪怕多出几堵泥墙几片土瓦。事实上,什么都看不到。一个簇新的束河,简直就是许多城市隆重推出的仿古一条街,只不过在束河,是N多条仿古街的叠加。
离开丽江很久,才获知束河的古镇还是在的,那就纳闷了,为什么在新街区竟然得不到一点提示?束河,还有丽江,到底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
无论是开发性保护,还是保护性开发,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在我们的词典中,不能同时选中两个概念来描述同一个事物。非刚性的标准,一定选择自己喜欢的、愿意的那一个。保护很累,很烦,很苦,……;开发很爽,很发,很甜,……。选择什么难道还需要考虑?
在束河眺望玉龙雪山。
2008年最后的时节,玉龙雪山的积雪,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当地人戏说,玉龙雪山该叫玉龙石山了。觉得这倒是像极了今天的丽江:所有的被归入遗产的文化,消融得干干净净。裸露出来的,却是不同质量的另一类存在。
玉龙雪山之所以稀罕,在于东北的冬天也不怎么下雪了。倘若在冰川时期,雪山怎么能出名?现在可好,全球变暖了,玉龙雪山没雪了。
丽江本来也不是一个稀罕物,退回去一百年,甚至退回去五十年,这样的古城在中国也还不算珍贵。1980年代,1990年代,各地政府拆掉的,岂止一个平遥?岂止一个丽江?劫后余生的丽江,侥幸活下来的丽江,开酒吧,挂灯笼,将自己降格至一个普通县城的档次上,沦落得如此不堪。
非常不明白的是,丽江的官员,这座古城的管理者,这一笔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和使用者,这些有权力也有智力决定挂或是不挂红灯笼的准精英们,就不知道这等常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