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立冬晴日的漫谈
(2022-11-07 11:14:45)逐渐逃离的饭桌
中国人喜欢饭桌上谈事,喜欢酒文化,喜欢弄点美食就邀三五好友吃吃喝喝。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却越来越想远离餐桌。
吃饭,只是一个为身体提供能量的事。说复杂也简单,说简单也复杂。不仅要考虑到吃饭的时间,还有当时的心情,更重要的营养均衡。
小时候吃饭,最怕的是父母问学习相关的事情。那时候,成绩并不好,家中的饭菜也并非多么的诱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当黄豆,冬瓜这些季节性蔬菜成熟时,家中的餐桌便会许久的出现这类菜。不知不觉中,将这类菜从喜欢到厌恶又到喜欢,然后是现在的无所谓。儿时的冬瓜汤拌锅巴,辣椒酱蒸黄豆被包在锅巴里,是难得的美食。而今,锅巴已许久不吃了。
外出参加红白酒席,最怕的还是长辈们突然的关心。只是这类关心,通常不会被我认可。所以吃快,吃好,拿到红包是那时候 参加酒席需要铭记的事情。
逢年过节,也只是挑几个没有负担的亲戚家走动。比如姑姑,小姨奶还有那位曾住在码头附件的姑婆。
时光悠忽而过,我也从少年快步经过青年步入中年。那个曾经讨厌被人问成绩的孩子,也变成了不再问下一代成绩的懂事的人。从一个青年变成一位父亲,似乎也只是短暂的几年时间。只是在饭桌上,看着调皮的孩子,不如当年的我那样,好好吃饭。便不想在饭桌上,多做停留。
孩子吃饭的问题,往往是家庭中爆发冲突最多的问题。新一代父母倡导孩子不吃就饿一顿。老一辈觉得一顿都饿不起。孩子对于饿肚子并无所谓,有零食有玩具。不吃一顿饭算什么。孩子越来越机灵,让一切老的办法都未必适用。时代在不断前行,基因可能也在改变。新生儿接触的事物和二三十年前出生的孩子在出生时接触的东西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能调和矛盾,无法让孩子听话,唯有自己快速的吃好,然后去看看隔壁的爷爷奶奶,或者玩玩手机,处理处理没完成的工作。这不是一种大智慧,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方式。当一份婚姻用需要好好经营来思考时,这便已然出现了问题。
因为婚姻从来不是用来经营的,用来经营的叫买卖。那么,婚姻中的转变让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或者结婚不愿意要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大局而言,一个国家的出生率决定他未来的存亡。所以当太多人将不婚不孕当成正常情况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危矣!而当年轻人选择这种方式生活时,这个国家潜在的问题也在慢慢浮出水面。固然,国家是一个由人民组合而成的大团体。但当每个个体无法感受到平和舒适或者有意义的生活时,这个团体的存亡其实也就无足轻重了。未来,地球上是否还有国家而言,其实对于历史长河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类不过以万记的年数,但是石头呢?自然呢?宇宙呢?星河呢?
当放眼未来,当坎坷历史,人类的生活就是一餐一眠。吃好睡好,是人类最朴实的诉求。可是,如今已经太多人吃不好,睡不好了。且不说各种压力,单是身体的不允许,以及环境的日益恶劣,就是对人类极大的挑战。
那么,人,社会,宇宙,国家,过去,未来,我考虑的东西有点多也有点大了。我的社会观价值观会进化吗?
好了,权且到此!一场立冬晴日的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