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著名奇石收藏家李祖佑先生

(2015-01-05 12:23:48)
标签:

文化

访著名奇石收藏家李祖佑先生

http://www.citure.net/src/2009417141920803.jpg

奇石收藏家李祖佑先生

      话还要从九十年代说起。1990年4月28日,中国新闻社向世界发送的消息中,有一条消息是“中国举办首次奇石展览”,紧接着是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二十八家主要新闻媒体报导了这一消息,其中泰国新中原报先后以“北京迎亚运镜头:奇石艺术展览—-李祖佑夫妇一举成名”和“中国的奇石收藏家李祖佑点石成金”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导,英国泰悟士报称“李祖佑唤醒中国的石文化”日本富士日报赞“李祖佑开僻了文艺新途径”……,本来只是一些因为喜欢才从大自然中检来的奇石,一夜之间却让这次展览的举办者李祖佑成了“新闻人物”.

http://www.citure.net/src/2009420113351891.jpg

青天一鹤见精神

      从保存下来的录像资料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展览布置在军事博物馆四楼中厅,八百平方 的大厅内有序地陈列着五百余件奇石展品,有肖人似物的天然造型石;如诗如画的天然画面石;笔力劲遒的天然文字石;晶莹剔透的矿物晶体石以及色彩斑烂的雨花石等等.观众最喜欢的是一块题名为“瞬息年华”的汉白玉造型石,围着这块石头沿着顺时针方向转一圈,可以看出一个女人从妙龄少女到不惑之年,到古稀之年,再到耄耋之年的人生四阶段的定格.石上那些优美而和谐的线条,吸引来了中央美院雕塑系的众多同学,他们说他们想做一个伟人的塑像,使其从不同的方向看去,可以看出这位伟 大的人物在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四个不同年龄段的风范 .这块石头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 一块块来自荒山野岭的自然奇石,在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一钩新月印滩涂 水碧山青世所无 仙境不需求物外 行人步步踏明珠”,李铎先生“奇纹异彩奥秘无穷”凌子枫先生“天造也---李祖佑先生真艺术家也”李真将军“造化无心运神笔,有情顽石聚仙居”......的书画映照下,第一次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雅之气.

http://www.citure.net/src/200964111440608.jpg

雨花石;红衣罗汉

http://www.citure.net/src/200964111519519.jpg

雨花石:独立寒秋

      几十年来李先生收藏奇石只进不出,目前究竟有多少石头, 他自己也说不清,不过,他的藏品有两大特点:第一,品种多,且多为精品;第二,一块一个故事,块块都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他的藏品中,除奇形怪状的山采石,水冲石外,还有许多宝石级观赏石,僻如翡翠画面石“蒙达丽莎”“熊猫”;青田石画面石“明月松间照 ”;巴林石画面石“几度夕阳红”;“鸡血石画面石“雪地红花”;和田玉造型石“鞋”;以及寿山独石天然石山子,树化玉天然石山子等等,天工之作,无以伦比.

http://www.citure.net/src/2009420113614669.jpg

天然大理石画

      在他的藏品中,除了用眼睛看的石头外 ,还有用耳朵听的磬石,用鼻子闻的香味石,用嘴巴尝的甜味石、咸味石,用手抚摸的彩陶石、黄腊石,有会唱歌的响石,含有五亿年前一滴水的水晶石等等.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在李祖佑先生家参观完石头后,欣然命笔,写下了:“奇石之美在于发现,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既要有悟性,也要有恒心”几个大字,深刻地铨释了李祖佑先生的藏石精神.
      谈到收藏这么多精品奇石的过程,李先生说:他收藏奇石得余于三个有利条件:第一,他是个工程兵,工程兵修路架桥,少不了和石头打交道;第二,他虽从事的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喜爱绘画和雕塑;第三,收藏奇石比较早,几十年前,收藏奇石的人还不多,有些石头还不被人认可,只要喜欢,就很容易得到.李先生指着一块题名为“明月松间照”的青田石对我说:这块石头浅黄色的地子上分布着许多黑色条纹,被认为是颜色不纯而不被篆刻家们看好,可正是这些不纯净的黑色条纹,偶然间,钩画出了圆圆的月亮、小溪、曲径 、石板小桥,曲径通向“松林”,溪水在桥下流淌,宛若一幅中国文人山水画,美不胜收.
      说到当工程兵李先生立刻兴奋起来,这些石头带给他的是一段值得骄傲的回忆:那是1964年的夏天,他被派往大西北参加一项重要的试验工作,他和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军官来到新疆,下了火车,又坐上解放牌汽车在“搓扳路”上颠簸了三天才到达目的地.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帐篷支在沙滩上,被褥铺在在沙地上,一觉醒来,全身都是沙子.于是战友们便找来拳头般大小的石头铺在地上,还用这些石头在帐篷外的沙地上镶嵌出“身在戈壁,心向北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豪言壮语.就在这些石头中,李祖佑发现了天然奇石之美.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奇石收藏.

      李先生说:玩石头玩的是文化,没有文化,石头便少了灵性.玩石头的人,把情感寄于石上,把心德写在纸上,传播开来,流传下去,就成了文化.把石头玩成文化,有两个前题:一,功夫在石外,要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艺术品;二,有一棵平常心,不要为功利所惑.他精僻地总结了自己玩石头的体会:采石..在大荒山上寻宝玉,全在有心无意中,事事有意又无意,无意全在有意中;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
赏石..一块奇石的魔力,不仅是物质的也是心灵的;不仅是形式的也是思维的;不仅是现实的也是想像的。
      奇石蕴润千般秀,心有灵 一点通;
      天赐奇石,人赋妙意;
      人有多深,石有多深;
      当问到李先生选奇石有没有标准时,李先生说:自然界的石头千奇百怪,赏石者各有所爱,我选石头基本上是以艺术品为参照系,大致分为五种类型,相应的标准是:
      天然造型石—宛若人作,实为天工;
      天然画面石—画入造化,造化夺画;
      天然文字石—真草隶篆,一目了然;
      矿物日晶体石—造型美观,晶莹璀灿;
      特殊怪石—稀少罕见,疑雾重重。
      赏石如照镜,照到的是你自己。李先生说:玩上石头,才发现自己才疏学浅 。李先生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部队从事的是保密工作,退休后,李先生告别了自己的专业,开始了奇石文化的研究,近十年来,他先后撰写和发表了“奇石艺术是发现艺术”,“摩尔雕塑与奇石艺术”,“奇石美的主客观统一性”,“有艺术才有发展”,“有文化才有价值”,“有实践才有理论”,“有收藏才有市场”等赏石文章三十余篇,从收藏家的角度客观地论述了奇石文化的发展方向,备受石友关注。
“君子以玉比德”,赏石的最终目标是净化心灵,提高自身修养。谈到这个问题时,李先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汶川大地震的电视报导中,有这样一组感人的镜头:北京的一个小学生,委托记者把一个小盒子带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记者把它送到映秀一个小学生手中,孩子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着二十块钱和一块小石头,正是这块小石头让我们想到了坚强.坚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大美的精神.李先生说:这只是一个学生的赏石境界,却让我们这些年逾古稀的玩石人十分感动.他说:能赶上现在这个好时代,他已经很满足了,对他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比成功更成功的是健康,比健康更健康的是快乐.他玩石头,就是为了快乐.最近他成立了一个“开心赏石俱乐部”,一些爱石的朋友在这里,赏石、品茶、说故事.在与自然之石的对话中,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内在能量,从而用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烦恼,获得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喜悦的心情.
      石头是伟大的,也是亲切的,他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浪花,也能让人在宁静中享受快乐和幸福.  

                                                                                                  (李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