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兆林:走进胡家山

(2010-10-07 17:38:27)
标签:

胡家山

康县

小山村

山里人

灾后重建

杂谈

江改银与您分享:好色的朋友看了都说爽走进胡家山

燕兆林

    胡家山是我心仪已久朝圣地方,也是我曾梦魂牵引的地方。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陇南康县燕子河畔的碾坝乡境内,坐落于全乡十大高峰之一的美庄崖西山脚下。与巩家山最高峰贼家大山隔河相望,贼家山的五绝(山削、岭陡、溪谷、林茂、云雾)除溪谷外,其余在这里都能领略。胡家山景色四季逼真分明,绚丽多彩,只是像个深山闺秀,藏在深山人未识,但只要扑入她的怀抱,你就无法不为她的美景所折服。老人的讲述和多年的渴望,引起我对胡家山的心驰神往。

    虎年新春佳节前夕,确切地说是在腊月二十八日这一天,终于如愿以偿前往令我魂牵梦绕的胡家山。早晨,天气阴沉,地上房屋落有雪花,人行走在晨风里感觉阴冷阴冷的,河风吹在脸上冷嗖嗖的,使人不禁打个寒战。早饭时分,天放晴,藏在云雾里的太阳露出了云层,带着笑脸来到人间。妻子洗过碗筷,随意穿了件黄皮子的外套,跟随我去了地处斩龙垭的马家坝转悠,看看新修的房子。不知咋的,心里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去一个小山村看看,征得妻子的同意,答应一同前往。离开马家坝沙地上的新房,沿着一条向北延伸进沟直径通往那个小山村的沙石路而行,漫悠地向那个渴望已久的童话般的世界走去。在路上,碰巧遇见了一位村民,他是这个小山村里的人,因在外时间长了,叫不上他的名字,他推着一辆自行车,车的后架子上捎托着年货,相互打了招呼他前行了。路的两边矗立着大小不同的白杨树,良田拔地而起的灾后重建样式各异的新楼房杂乱地排列着。行至学校门口,大门用铁将军把守,里面的教室房子已被拆除,只有靠公路边建起的一人多高的围墙耸立在那里,里面变成一片废墟,杂草丛生,堆放着村民的柴禾。大门上写着“寺底下小学”五个字,围墙上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命运成就未来”十二个鲜红的大字。穿过巩家沟,因村民就近取地建房和圈舍路面显得较窄,只能使拖拉机或三轮车通行。走过村庄,各家各户门前、院落堆放着高高的柴禾和粪土,新旧房屋错落有致相间排列着。沟里的水渠边有几只白色的鹅和鸭子在戏水和啄食,见有人经过就“咯咯”或“哑哑”叫起来。沿路而行,山坡上的耕地大都荒废,据说这些地大都已退耕还林,栽植的核桃树和花椒,沟谷和山上生长着水青岗树、核桃树、板栗树、柳树、松树等。路边明显看到村民修建房屋劈山炸石取土留下的陈迹。越往沟里走,路越弯曲,高低不平,约有三米多宽,有拖拉机或本本车拉运东西碾过的痕迹。过了木椤桥。钻进了真正的山沟,山狭路窄,悬崖削壁,山峦叠嶂,奇峰怪石,山坡悬崖上长着茂盛的松林,像无数块绿色的屏障。走到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段,抬头仰望,那座高大雄伟的“美庄崖”呈现在眼前,还有“5.12”大地震摇落山石滑坡塌跨的形迹。转过身后,在离我们约有200米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村民背着背篓朝我们走来。走近时才是他,在马家坝的沙石路上碰见的。就这样一路上三人同行,就小山村的情况、灾后重建、林改、劳务输转、特色产业、乡村公路等话题边走边聊了起来,也不觉得累,更不觉得路程的遥远,闲聊中得知他的名字叫胡荣兴,他没有在这个小山村担任什么职务,只是一名很普通的村民。

   走了一阵,来到一个狭窄的地方,他介绍说:“这个地方山上长满香椿树,人们就取其名为香椿崖,过了这个崖,就到了我们胡家山了,也就是走进你们今天所要去看的地方了。”站在路边的石崖上,蓦然回首,竟是幅杰作:暖暖的阳光透过云层隙缝洒在午后的山川河谷间,像无数条光带环绕于深山峡谷;山峦树木影影绰绰,山峦沟谷间升起团团雾气,分不清是雾还是响午时分农户房屋的饮烟。光带、山峰、松树、云雾,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穿过香椿崖,就进入了目的地,因高山气温低,路面冻结,阴暗的地方还残留着昨夜下的雪花。阳面的地方已消融,阴面的沟里路上有冰雪。翻过一个山弯,眼前出现了一个“锅脯坑”地形的开阔地,这是坐落在燕子河畔上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个村因过去年代种植过胡麻或这里的人氏姓胡而取名胡家山。兴许是深得大山的灵气,这个至今仍在贫困中挣扎的山村,男人一个个虎悍壮士,年富力强,姑娘们却像春天里刚出土的嫩笋,一个比一个水灵、俊俏。大老远看见山坡上青青的麦苗,旺盛生长,沟渠边长着大小各异的核桃树,阴面山坡上是林地,有零星的各种树木,也有整片整块的树木,山坡上的松树是村民们新近荒山造林栽植的。看来这山沟里的土地比较好,土质松厚,方位向阳,一台一台的。随行的他告诉我们,前面就到人庄了。

    到了人庄前,一座很陈旧很破烂的土木房,是该山村原来的学校,已闲置废弃了三十多年。他说:“走!你们先进屋歇歇气,喝口水。”随他来到一座长7间粉刷一新的房子,门上堆满了柴禾和杂物,院场坝有一位年约30多岁的女人洗衣服,可能是他的妻子,打个招呼后,我们被他带进了靠下方的一间客屋,屋里摆放着沙发、组合家具、过春节的菜水、酒。雪白墙上贴着他女儿的三张奖状、林改的宣传画,安有无线电话,17英寸的电视。他的女儿叫胡艳芳,今年14岁,在碾坝中学读初三,学习成绩居中。父亲叫胡耀山,今年72岁,因患有高血压病,据说这些年一直在家里,也没有出过门。但人看上去脸很白,略带红晕,有血有肉的,只是人上了年纪说话有点痴笨。老人向我们介绍说:“咱们山里人,过去的年月,大都下山来马家坝或寺底下水磨房磨面吃,那时候好辛苦好累吆!到了七八十年代,咱们山里的曾担任过寺底下大队书记的胡银全同志操心给这山沟里的人购置安装了钢磨,才解决了咱山里人吃面难的问题。后来他儿子担任合作社社长,又发动组织群众修通了便道路,山下的人大都来咱们山沟里背柴或拉竹笆子。九十年代,组织群众义务整修道路,三年时间才修通从河口门至咱们村庄的这条路,你们上来走的路正是那几年修的,基本上是只供拖拉机或奔奔车行驶。站在山里,一年四季不缺粮食吃,土地要比其他三个社强得多,缺的是票子,前些年,山里人靠割竹笆子、木材、柴禾、山货等收入,换点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用品,也供孩子上学和生产生活之类的费用”。他还说:“5.12”大地震发生后,国家给予咱受灾群众2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和2—3万元的贷款,鼓励和支持受灾群众建房。咱们胡家山28户人,按理都应抓住这次难得机遇修建新砖房,改变居住条件和面貌。但由于交通不畅,所需建材费用过高,群众承受能力有限。只有4户搞重建,都已基本俊工入住,也花了代价,所用的建材费用要比公路沿线或交通便捷的农户高得多。大部分农户都对房屋进行了加固维修。老人还讲了他年轻时去过康南的铜钱、白杨、阳坝龙神沟、托河等地,是去修康阳公路;也去康县阳坝林场当工人,采伐过木料,背过粮食什么的……

两点多,该是农村人吃响午饭的时间了。主人的妻子已做好了酸菜面,端出来再三挽留我们吃饭。饭后,向老人们一家一一告别。在胡荣兴的引带下,又朝村庄走去。山风呼呼地吹着,脸上冷冷的。雪地上有人、鸡、牛踩过的痕迹。整个村庄呈“Y”型,被一条长满红青岗林的叫什么山梁分割成东西两大部分:西边有大部分农户和陈旧的房屋,东边只有四五户人家和新近建成的房子。转了一圈,来到了一个名叫胡明海的家,是原任大队支部书记胡银全的后代,在该社担任社长。穿过一座木桥,走近一个高石台子,矗立着一座新颖、很漂亮、很特别的三间砖房。打听得知他去康县县城办年货了,没在家,正要转身离去时,从房子里走出来一位年轻人,招呼我们进屋坐坐,他父亲已到安家坝,等会儿就回来了。走进屋里,客厅里已摆设四只黄色的大沙发、高档家具。家里有一对年轻夫妇,床上正熟睡着一个小孩。热情的山里人问寒问暖,递烟倒水。在闲聊中得知女的是陕西旬阳县人,来这山沟里生活时间不长。突然听见有摩托车的声音朝这边传过来,我心里估计他可能赶集回来了。果然如此,我起身走到门口,看见他肩上扛着一条蛇皮袋走进客厅。见面打了个招呼,放下年货走了过来。我向他说明造访的来意后,我们就聊了起来。聊起在巩家沟小学念书的情况;聊起他辍学以后在家里、在社会上的点点滴滴;聊起他担任社长二十来的见闻和感触;聊起灾后重建的趣事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合作医疗、家电下乡等国家惠农政策实施情况。

     热情好客的他热起了小酒,一边品酒,一边向我们介绍山村的基本情况:全社28户人,96口人,土地面积200多亩,林地500多亩。该山村是咱们村海拔最高的,居住最远的,最偏僻的,坐落在美庄崖以西、黑嘴山脚下的山窝窝里。粮食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经济以竹笆子、山货、劳务、养殖为主。5.12大地震使全社28户1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有4户被列为重建户,其余24户被列为加固维修户,都已竣工入住。如今,咱们小山村比过去条件好多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话和手机,大部分农户都购买摩托车。只是进沟的这条路是咱们山里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

    墙上的闹钟时针已指向四点,妻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起身一一告别而归。太阳钻进运层躲藏起来,山风还在不停地呼呼刮,路上的雪花和房前屋后悬挂着的冰柱子那么耀眼,真是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啊!这是我今年首次看到的冰柱子,好看极了,真是山村一道风景线。看来这山沟里头真的很冷,路还被冻结着,沟里水渠边的冰凌还在。返回路上,不时碰见赶集往回走的村民,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背着年货步行。回峰一转看见马、牛和黄色的羊在山坡上啃着青青的竹叶子和青草苗,有几只羊站在山崖上“咩咩”地叫,似乎在给过往的行人热情打招呼似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康县农业办公室

邮编:746500

电话:09395128828 133893956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