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我们谈论雾霾时,在谈什么?

(2014-03-25 10:19:44)
标签:

杂谈

假如某天你问一个00后的孩子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他或许会回答你:“是灰色的。”我们对蓝天白云从司空见惯变成欣喜若狂。雾霾的天气从去年开始持续影响着北京人民的生活,今年2月的最后两周,北方雾霾的情况让不少人在微信里都表达了些许“厌世”的情绪。对于雾霾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用健康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好好谈谈雾霾吧。 

http://s3/mw690/001Rp3Fqzy6HzWOUt9M32

 前辈们的雾霾杀手锏

London英国·伦敦

时间:1952年

事件:伦敦在发展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使用煤炭作为工业的核心燃料,与此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城市污染的急剧加重。当时伦敦居民的肺结核、咳嗽的发病人数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城市都多。

据说当时在伦敦的沙德勒威尔斯剧场里正在上演《茶花女》,观众从看得津津有味到再也坐不住了,因为视线越来越模糊,最终演出被迫中止,可见当时不仅室外布满雾霾,就连紧闭门窗的室内也无法幸免。

雾霾的伤害不仅针对人,连牲畜也受到牵连。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销会,不适应伦敦空气的350头牛惨遭劫难。先是一头牛当场死亡,14头牛奄奄一息,而后又有38头牛严重中毒,展销会成为“毒牛会”。

据说,从1952年12月5日到8日之间,伦敦死亡人数达4,000人,在此后两个月内,有近8,000人因为雾霾侵袭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杀手锏: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

http://s16/mw690/001Rp3Fqzy6HzWSwsBpdf

 Los Angeles美国·洛杉矶

时间:1943年

 事件:洛杉矶在1943年迎来了第一次雾霾攻击,当地的居民以为这只是偶然的天气现象,没想到这是一场持久的人与天气的战争。《雾霾之城—洛杉矶雾霾史》一书的作者奇普·雅各布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他在书中诉说了自己从童年开始,记忆中就只有雾蒙蒙的天空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刺鼻气味。洛杉矶的雾霾战争比伦敦还要早,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所有的策略都要在反复的推敲和验证后才能决定,甚至花了很多时间在错误的道路上,民众因此怨声四起。最后是在荷兰科学家阿里·哈根斯米特的研究下,才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1955年9月,洛杉矶发生了最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老人达到400多人。

杀手锏: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Tampere芬兰·坦佩雷

时间:20世纪初

事件: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是一座重工业中心。19世纪70年代起,坦佩雷的造纸等工业蓬勃发展,河边聚集了大批工厂,成为芬兰重要的工业中心,被誉为“欧洲北方的曼彻斯特”。20世纪后,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坦佩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当时坦佩雷的居民主要靠烧柴取暖,工厂则使用重油作为燃料,导致空气质量很差,硫含量和颗粒物浓度都相当高。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坦佩雷政府受到公众强大压力,于是从制度、立法、技术等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半个世纪的治理,坦佩雷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根本改善,在2010年的一次城市形象评比中,坦佩雷被芬兰人评为最宜居城市。

杀手锏:沼气能源站。

http://s5/mw690/001Rp3Fqgy6HzWWfUDGa4

  说了这么多,最终我们最关心的依然是如何防御雾霾,这是我们通过“雾霾生存手册”的推荐总结出的防霾8招,大家不妨一试。

1.戴帽子

头发容易吸附污染物,不想把污染源带回家,出门记得戴顶帽子,能够有效缓解雾霾危害。

2.戴口罩

虽然口罩无法完全阻挡有害颗粒物的吸入,但聊胜于无,为呼吸道多设一层屏障也好。

3.穿长衣

穿着太零碎容易增大身体与有害空气接触的面积,穿长大衣又保暖,又健康。

4.早睡觉

雾霾天气里睡觉是妙招,除了能够避免免疫力降低之外,睡觉还能有效减慢呼吸,让你少吸点有害物质。

5.多吃粗纤维食品

雾霾的可怕之处是它能在散播过程中将许多致命的病毒带入人体内并进入血管沉积。 粗纤维食品虽不能防治,但起码可以排出体内其他毒素,减低身体负担,增强抵抗力。

6.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能加快体内水分更新,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7.巧开窗

房间没有空气对流的确难受,如果要打开窗户透气,记得只打开一条缝即可,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8.擤鼻子

清理鼻腔时一定要用“擤”的方式,挖鼻孔等于损坏鼻腔,更容易造成感染。(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