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邮箱鞋履怪招现实制造商 |
分类: 时尚八卦 |

求生之道①扩张救市
评价:适度扩张如虎添翼,盲目扩张偷鸡蚀米
通过占据市场份额来提高自己的产业曝光率,面前大牌目标齐聚二三线城市,达到扩大市场提高能效的作用。但现实说明这一招是导致品牌烂尾于心的关键因素,很多品牌的过度扩张,反而让消费者对其失去兴趣。天价的门店纯属装饰,惨淡的销售成为最好的证明。
日前,Gucci及BottegaVeneta母公司法国开云集团发布三季度财报称,截至9月30日,集团三季度收入下跌1.5%至25.2亿欧元。开云集团更是首次承认Gucci中国销售下跌,但拒绝透露具体数据,仅表示为“个位数”。对于Gucci中国下滑,开云集团解释为中国市场环境表现消极,以及Gucci向高价产品转型影响了入门级低价产品的销售。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婷最近就对品牌LV的发展深表忧虑。“并购和出售是拯救集团的最好出路,LVMH集团还不出售Louis Vuitton,Louis Vuitton将一文不值!”周婷婷一语惊人。让人诧异的是,Louis Vuitton一向是LVMH的龙头老大,为该集团撑起了半边天,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定论!分析一下数据LV第三季度收人下跌严重,关注最近有关LV的头条消息便是设计师Marc Jacobs的离任,似乎LV被抛售的预言必非空穴来风。同比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Dior,Dior操控策略以坚持维护美誉度为主,绝不盲目扩张。所以现在LV的包包A货充斥了大街小巷让人趋之若鹜,可是Dior的包包却是新一代轻淑女追逐的焦点。而且同期比较LVMH集团的股票价格今年涨幅5%,同比竞争对手Richemont 27%,Swatch26%,Hermes18%,Kering18%有了很大差距。
求生之道②抛售品牌。
评价:资源整合,重装上阵
拥有各大名奢品牌的顶级集团,最近动作频频。为了拯救旗下主力品牌,纷纷开始抛售“附属”品牌。这种取其精华去糟粕的手段,完美整合了资源,提高了能效,为旗下潜力品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但换言之品牌的大量抛售也反映出名奢品牌市场已进入低糜时代。
虽然Kering集团今年涨幅18,但是它还是出售了Redcats旗下的童装品牌以及家居门的CCyrillus 和Vertbaudet的目标邮购项目。就连瑞典和服装品牌Ellos和Jotex,以及著名意大利鞋履奢侈品牌Serigio rossi也惨遭抛售。
同样历峰集团也忙着出售旗下品牌,包括法国皮具Lance。甚至内幕人士声称,历峰下一部计划直指著名品牌Chloe'。
求生之道③:搞副业卖LOGO
评价:蔚然成风,有待考量
很多奢侈品牌的知名LOGO拥有强大号召力,代表的商业价值也是不可估量。但是金子招牌真有如此巨大权利,可以肆意的加盟以及变相的贴标?随着越来越多的大牌加入到副业的大流中,将自己的LOGO转价让贴。虽然能够得到了天价的冠名费用,但合作品牌到底能否为本尊贴金还有待考证。反过来,大量小牌捆绑大牌哄抬身价的营销策略,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我们拭目以待!
副业风靡时尚圈,大牌不务正业排行榜
案例1:Prada卖果汁
2013年11月,Prada联合英国艺术家Damien
Hirst共同推出了一款以Damien Hirst
著名昆虫创作系列”Entomology” 为装饰主题的限量Plexiglas
手袋。多哈也利用Prada的金子招牌‘联名推出果汁吧游击店Prada Oasis and
Damien Hirst’s Pharmacy Juice Bar
。
案例2:Dolce & Gabbana开理发店
2013年10月,Dolce &
Gabbana在伦敦新邦德街上旗舰店,店里的特色就是还有一间名为“BARBIERE”的理发店。这间的“店中店”由理发师Carmelo
Guastella主理,专门为绅士型男们打理发型。在大牌精品店里体验传统手艺,要支付的费用也是不低,刮胡子要30英镑,剪头发则要60英镑。买完衣服还可以顺带剪头,打包式的服务何止贴心如此简单?
案例3:Armani卖糕点



Armani集团和意大利顶级巧克力制造商Venchi合作,推出副牌Armani/Dolci,销售巧克力,水果甜点,冰淇淋,糕点等系列食品。每年都会推出圣诞系列,2013年10月24号又推出了全新的果酱圣诞系列。连食品也不放过,简直是无孔不入的商业节操。
案例4: KENZO领衔众品牌等代言冰棍
KENZO、Burberry 、Alexander McQueen
、LV等時裝品牌将品牌LOGO卖给迪拜资深设计师Lara
Atkinson。设计师用这些品牌的2013春夏系列成衣设计接连推出同款冰棒,打造透心凉的时尚。最创新的组合却得出了天价的冰糕,与其吃这冰糕炫富,还不如直接买件衣服!
案例5:Louis Vuitton进军“导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