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四中名师:孩子,你可以狂一点!

(2017-12-11 15:54:53)
标签:

广大教育

梦想

自信

培养目标

境界

分类: 学校管理、教师提高
北京四中名师:孩子,你可以狂一点!

作者:陈年年北京四中语文名师2013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班主任

人真是奇怪。

我以前不喜欢孩子说“大话”。一谈人生,立即“生命”、“境界”起来;一谈社会,就是“家国天下”、情怀担当;一谈理想,动辄商界巨子、科学巨人、艺术巨匠、外交家。

但在北京四中待了十年之后,我察觉到今天的孩子不怎么说这些话了,却又开始忧虑起来。

想当年,我的学生华哥说:“我敢赌以后世界科学中心就在中国。”“我要为科研事业奋斗。”班里并没有什么人起哄、嘲笑。我的学生九七说:“我将来要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学们给出的热烈掌声中并没有什么嘲弄或调侃。

这些孩子们活得很纯粹,象牙塔里特有的纯粹,青春时光里特有的纯粹,没有见过世事的纯粹。同时,又好像很轻狂,也是青春时特有的张狂,没有见过世事的张狂。我真喜欢这种纯粹和轻狂!

我渐渐被感动。我看着华哥为了自己的梦想从四百多名考到前五十,看着九七带着梦想进了北大中文。当然,也看见了更多的华哥们、九七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埋头前进。

这是孩子们对我的教育。

但最近几年,我感觉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些变化。

变化之一就是敢于做大梦的少了,普遍显得比较谦逊。好多孩子谈及梦想的时候都是开一家小店啊,周游世界啊,享受生活之类的。我让孩子们写“如果有轮回,来生愿意做什么”,以前的学生,好多要做树,有担当;要做英雄,改变世界。现在的学生呢?许多孩子写的是小猫小狗,或者这一类偏于享受偏于安逸舒适的生活。在此,我必须感谢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愿意对我说真话。但我也隐隐忧虑,四中培养“杰出中国人”的目标可能要变了。因为你曾经有的自信和荣耀,曾经有的轻狂和骄傲,如今好像在渐渐淡去。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中考的筛选功能下降,所谓的“高分”得打个小小的问号。

于是,被老师的应试套路引导得了高分的学生来了。你跟他们聊天,会知道初中时他们几乎没看过课外书,会知道他们的思维比较僵化,过分依赖套路,过分依赖老师的强制要求,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类学生并不太具备与四中相应的实力,在发现自己和四中优秀同学的差距以后,他们很容易往回缩,往后退。

于是,部分被老师惯坏了的“好学生”来了。他可以不跟老师请假就忽然从教室里消失,可以向老师任意提任何要求根本不考虑是否合理,可以跟同学跟老师大吼大叫耍小性子,可以一周迟到好几回。你跟他们谈话,他们会告诉你:“初中时我就这样,老师从来也不说啊。四中怎么这么多事!”“只要成绩好,我提的要求都是可以实现的。该给的荣誉也都会给我。”在四中这样一所讲求纪律性、公平性的学校里,他们会感觉失宠了,因而生出小小的埋怨。

或者可以这么说,以前学校的生源状况是相对整齐的,无心向学的学生,或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比较没有市场。而现在的生源是一个圆柱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数量。有能搞竞赛进国家队的,有各科学习特别出类拔萃的,有综合能力超强的,但也有总分只能考三四百的,有甚至根本不学的。

生源的丰富性,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个人感觉学校传统的精英教育理念和方式有些艰难。也许,这就是上级要求的教育公平带来的必然结果?

什么是教育公平呢?我还真不知道。公平这事,很难。

人民群众抱怨优质教育资源太少,那就扩大办学规模。人大附中一个年级早已是一千多人了。四中受限于校园空间,三个年级也就一千来人。没地方怎么办?兼并学校。西城各优质中小学不都是在大量兼并学校吗?我女儿所在的黄城根小学已经有四个校区了。我曾开玩笑说:“将来西城的孩子都是名校毕业的,因为全区就剩十来所优质校了——其他学校都被兼并了。”当然,这只是我开的一个玩笑。真正的公平,可能还是得因材施教,让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你让一些中考不到五百分的孩子在主要考560分的学生中学习是什么感受?

那我们怎么办?真的降低培养目标的标准?

孔子被围于陈蔡之间,随行者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认为是自己做得还不够“仁”的标准,孔子说仁者未必会受信任。子贡让老师稍稍降低标准适应社会,孔子说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只有颜渊深得老师之心:“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君子是不会去做“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的事的。从这一点讲,四中的核心理念“以人育人,共同发展”不会变,四中的校训“勤奋、严谨、民主、开拓”不会变,四中要坚持的校风“优、苦、严”不会变。但四中的教育活动,教学方式得做相应的调整。

回到生源的问题。有一个事实大家别忘了,顶尖的学生数量一定不会那么多,规模一定是有限的。

十多年前,北京市高三语文会考曾出过一道作文题,大意是:

一只狮子要出去捕食,发现不远处一只睡着了的小兔子,正想动手,又发现较远处有一只正在吃草的鹿。是抓兔子呢,还是抓鹿?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在保险但收益低的情况和冒险但收益高的情况之间做选择。当然,您也可以说:收益低但保险,收益高但冒险。您会怎么选?

我阅过的几千份作文,大部分选的是兔子。我曾疑惑了好久,为什么18岁的年青人这么求安稳。后来我才想明白,社会金字塔就是这样。只有一小部分有意愿有想法有自信的人才会去选鹿。毕竟,能在尖端的人只会是少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回到生源这个问题上。我当然不能说只有优质校的老师才有资格教好学生,“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是老师们共同的憧憬吧。现在,学生的变化摆在眼前,我们得想办法去应对。

在上一届的毕业典礼上,我在提前录制的视频里说: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可是,自信是需要实力作支撑的吧。

没有实力,也能自信吗?上周末去看了电影《至暗时刻》。在和谈政策很有市场的情况下,丘吉尔力排众议,坚定地选择了“Never surrender”。说真的,他那时的自信有依据吗?仅仅凭着一节地铁车厢里几位伦敦市民的意见?30万英军被困在敦刻尔克,在美国购买的战机运不回来,还有法国海军有可能落入德军手里的现实威胁,你拿什么自信?但他做到了。凭着自己的意志,鼓舞起了英国人的战斗意志,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将所有的难题逐一解决。

实力是靠自己的自信、智慧和战斗带来的。对,自信会来自实力,但实力也会来自于自信。

周二下午,华哥给学弟学妹们上完选修课来找我聊天。我提起学生的变化,提起当年他的那股子莫名其妙的狂劲儿,跟他一起看当年同学们写下的豪言壮语,颇为感慨。华哥说:我现在也很现实了,找工作想进风口行业,想找高薪职业,但至少我在那个年纪做过梦,我似乎也对得起自己的那段青春岁月。

是啊!反正将来早晚要被这狗日的世界和生活打击甚至摧残的,为什么不在最好的岁月里,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些信心呢?

孩子们,你可以狂一点!

话都不敢说出口,你又凭什么做到?

不要总是想着做为跑步者加油的观众,我们要自己跑起来!

我们要做自己年青时的英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