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思想之翼,圆教育之梦
博主按语:在寒假中,每个家庭往往都会有发生这样一种情形,孩子还没有放假时,家长们就盼望着耗子快快放假回;结果,学生放假了,家长们又开始抱怨,你可别在家气我了,快去上学吧,又开始盼望着上学了,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呢,其实这源于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少一种默契的配合与沟通,从而导致了父母的所谓的“累”与学生们的“烦”,家长“累”在何处,学生又“烦”在那里呢?博主甘霖豌豆现结合实际的观察、积累以及部分网络资料,盘点如下,以便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
(一)父母的“累”
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烦恼。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们会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许多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感慨:如今做父母真累!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年龄段,为人父母者们不同的累法——
即将为人父母的渴望、期盼,最初梦想成真的感动、激动,双手托着这个崭新的生命——自己生命的延续,几乎所有的新生父母都会怀揣美好的梦想,寄予无限的厚望。
目标在彼岸,怎样才能梦想成真?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会说——我不知道。 “道”是什么?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道,所行道也。从足从首?
本义就是指“道路”、“规律”。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生命成长的规律。不知道,就抓不住教育的根本,就会盲目跟风,拔苗助长,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随着孩子的成长,积累的问题就会逐渐浮出水面。。。。
孩子上了幼儿园,妈妈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不爱吃饭怎么办?光爱玩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磨蹭、胆小、说谎、任性、暴躁、多动、怎么办?
进入小学一年级,许多孩子的家长就开始束手无策——孩子坐不住、记不住、喜欢看电视、玩游戏,注意力不集中,胆小自卑,不合群,说谎,爱花钱怎么办?
等到孩子上了中学,家长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看不懂了。烦恼当然会与日俱增——孩子不和爸爸妈妈沟通怎么办?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总是郁闷怎么办?……
太多太多的怎么办,搞得爸爸妈妈们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青春期是问题多发的季节,多年积累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个集中爆发,不少家长提起孩子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家长几乎就要崩溃了,有不少妈妈更是觉得活着都没有意思了。
高中生呢,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小。潜力呢?理论上知道,但现实中找不到,实践中用不到。一部分孩子们干脆说,没有动力!每天很努力,学习效率不高,成绩就是上不去。高考考不好、大家都烦恼。
我到一个单位找一位朋友,我刚和她说了一句话,她的领导紧张兮兮地告诉我,千万别理她。我说,为什么?领导告诉我,她孩子今年要参加高考!我一听就笑了——她的孩子要高考,连妈妈的领导都紧张到这个程度,她怎么能够考好呢?因为这个压力是会传递呀!
孩子高考结束了,父母依然不得安宁。这个时候孩子中会有一个分化。我见过不少高分低能的考生,心惊胆颤的好学生,自暴自弃的“坏学生”,还有痛恨学习的学生。高考后一些高中毕业生疯狂的聚会。最痛快的事是干什么?撕书、烧书,欢呼——今后再也不用学习了!
经常有大学生的家长跟我谈起,说孩子上大学了,天天乱花钱,上网,多门功课“红”灯高挂,不及格,不知道孝敬父母,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我说我知道,大学生活三大主题:上网、逛街、谈恋爱。好不容易没人管了,谁学习呀!
我发现一种现象: “问题孩子”中学出问题,“好孩子”大学出问题,甚至大学毕业以后出问题。
“好孩子”学习成绩好,听话,一俊遮百丑,好成绩把所有问题掩盖了,等到他们离开了父母,改变了环境,过去教育的缺失、积累的问题就开始“水落石出”。
一个孩子大四了,出问题了,父母带着他到我这里咨询。我问他毕业以后打算怎么办?他说准备考研。我又说你喜欢学习吗?他说我不喜欢学习。我说你不喜欢学习为什么还要考研?他说因为大家都要考研,因为父母希望我考研。我说,不喜欢学习还要考研,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大学毕业了,按理说父母该松口气了,但是,找工作,买房子,那一样不让父母操心?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博士,毕业了,也就业了,找了个女朋友也是博士,准备在大城市买房子,一商量,50万首付,各自回家跟父母要25万吧。
让父母头疼的“啃老族”,不知要啃到何时?
。。。。。。
(二)孩子的“烦”
我曾经问孩子们:父母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感觉?走遍全国各地,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居然是同一个字:烦。
烦谁呀——烦家长。
小学生烦,首先烦妈妈。整天唠唠叨叨,不许看电视,不许上网,不许玩游戏,不许乱跑;烦爸爸,爸爸忙,整天见不到他,好不容易见到一回,还是喝多了酒,一进门:这次考试考了几分呀!考不好就要挨打。
中学生也烦,烦的是升级版的:爸爸妈妈整天重复着同样的话,能不能来点儿新鲜的?青春期的孩子他不满意你整天重复的话: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才能挣大钱。
高中生烦的干脆利索,没共同语言,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有代沟!
爸爸妈妈是不是感到了委屈。自己亲生的孩子,从小到大,付出了多少心血,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所有的好东西都尽量给他,要啥有啥,吃啥买啥,为什么居然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敌人”呢?
烦恼的焦点似乎都与学习有关。
有专家曾经在中学做过问卷调查,对学习的感觉怎么样:在180张问卷里,害怕、枯燥、失眠、头痛、恐惧、抓狂、担心、逃避、迷茫、郁闷、崩溃等负面词汇占到151条。而正面的情绪呢,占29条,还都是加了限制词的:学习点儿知识很快乐;老师表扬我,我有了成就感;考出了好成绩有点成就感。
家长、老师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是,学习时,不是积极主动,而是负面情绪占上风,即使学习,也是假的,许多学生考试完,立刻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被动学习,只会储存在左脑的表层记忆,难怪我和许多大学生谈起话来,引经据典,他们常常会说:我好像学过。我追问:请你告诉我,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无奈的告诉我——我忘记了。
还有不少学生还烦老师。烦老师动不动就叫家长,烦老师布置的作业多,烦老师拖堂等等。孩子不喜欢哪一门功课,一定是不喜欢这个老师。学生不接受你这个人,就不会接受你的知识。
孩子高考结束了,父母依然不得安宁。这个时候孩子中会有一个分化。我见过不少高分低能的考生,心惊胆颤的好学生,自暴自弃的“坏学生”,还有痛恨学习的学生。高考后一些高中毕业生疯狂的聚会。最痛快的事是干什么?撕书、烧书,欢呼——今后再也不用学习了!
我问过很多的学生家长们:你的孩子幸福吗?许多家长认为,幸福呀!吃穿不愁,要啥给啥,但是你知道孩子心里的痛苦吗?
看看孩子们的一些网名吧,就可以窥见他们心灵的一角:夏夜孤星、孤独男孩、郁闷人生、孤雪飘缘、人妖、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背着棺材上路……还有一个孩子,居然叫“败类”!我问他,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我一次考试没有考好,爸爸天天叫我“败类”。于是我就取名叫“败类”,反正我已经是败类了,天天上网不回家也没有什么可以愧疚的了。孩子的网名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取的,是他真实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孤独、痛苦、不快乐、压抑。。。。。。
如何解决这些“累”与“烦”的问题,敬请关注本博的精彩博文分析。
【广大教育——精英式中小学学科辅导中心】
100%省一级重点学校专职骨干教师任教;
100%金牌外教英语口语;
100%个性化VIP小班设置。
100%教育界资深人士管理。
地址:广州天河北路
电话:020-38802362
QQ:1343466318
加载中,请稍候......